党史中的英雄模范12篇

党史中的英雄模范12篇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党史故事:张漫萍——好男儿忠贞国事  大丈夫马革裹尸,行仁事人间时雨,义侠心抱打不平,好男儿忠贞国事。1930年4月,张漫萍在荥阳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中的英雄模范12篇,供大家参考。

党史中的英雄模范12篇

篇一: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党史故事:张漫萍——好男儿忠贞国事

  大丈夫马革裹尸,行仁事人间时雨,义侠心抱打不平,好男儿忠贞国事。1930年4月,张漫萍在荥阳县(今荥阳市)五龙寨家中墙壁上豪迈赋诗,抒发报效国家、奋勇担当的家国情怀。

  1932年7月的一天,张漫萍等爱国同学参加中共北平市委组织发动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被捕后关押在北平草岚子监狱。

  张漫萍经受了无数次的严刑拷打,加之长期戴着沉重的脚镣,得了重度关节炎,连“放风”、上厕所都需要人搀扶。父亲费了许多周折,到北平花钱托人保他出狱。一见面,他竟对家人说:“我不认识你们,快走吧!”毅然转身回了牢房。

  父亲哪里知道他早已抱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狱方提出:“写个悔过书,就释放你。”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抗日无罪,无过可悔!”“我们要求抗日!把我们开到抗日前线去!”

  当时,被捕的同志们成立了狱中党支部,1932年冬,张漫萍被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成为支部成员,继续顽强开展斗争。

  1934年12月19日,羸弱的张漫萍和同志们把屋内所有食物、餐具都扔了出去,写下绝命书,毅然决然参加狱中党支部组织的绝食斗争。过了两天,张漫萍病情加重,肠胃一阵阵抽搐发疼,饥火中烧,一阵

  头晕,陷入昏迷……他和其他同志绝食斗争坚持七天七夜,最终挫败了敌人的“反省政策”。

  1936年9月下旬,经党组织营救,张漫萍结束了近4年的监狱生活。作为革命骨干力量,回到河南后,张漫萍便投身于重建中共河南省委,恢复地方党组织,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创建地方抗日武装等工作中去。

  1938年2月,张漫萍开展妻弟西华县县长楚博的统战工作,促使楚博走上革命道路。张漫萍主持由联保主任、自卫队分队长集中参加的为期一个多月的抗敌训练班,三期训练班共培训抗日骨干约1000名,其中200多人被输送到延安。张漫萍还建议楚博撤掉消极抗日的区长、联保主任,全县4个区58个联保主任、自卫队分队长,多数由共产党员或进步人士担任。西华被称为白区包围中的“小延安”。

  6月6日,开封沦陷。张漫萍回到家乡组建中共郑(州)荥(阳)密(县)地委。他经常一身破衣烂衫,戴个破草帽,身背粪箩头,到五云山区发动群众。一回到家里,就和父老兄弟围在一起讲抗日新闻、唱抗日歌曲。他在五云山南组织游击训练班,准备打游击。他告诉群众:“不要怕,日本兵来了,咱们在山里组织游击队跟他干。”张漫萍成立荥阳县抗日武装团队,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抗战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抗战”的口号,鼓舞了民众抗日热情。这时,工委机关就设在张漫萍家,党员经常来找他。家里、地里、麦垛旁边、磨棚底下,他们随时随地交谈思想,讨论工作。他把当地开展游击战

  争的有利条件讲解清楚,并用安徽口音风趣地说:“东洋马车很好,就是不会拐弯!”意思是说日本侵略军的汽车、大炮到山区就不灵了,惹得大家开怀大笑,增强了抗日信心。

  1941年8月,张漫萍转入隐蔽战线,乔装打扮,到汪伪安徽省党部所在地蚌埠收集日军布防等情报,通过层层关卡送往淮北抗日根据地,机智勇敢地战斗在“虎穴”。他历任中共蚌埠工作委员会组织科长,工委副书记、书记,不顾生死多次深入敌人严密控制下的地区召开地下党会议,指导秘密斗争。

  1946年夏,敌人大举进攻淮北解放区时,他的儿子高烧不退,曾多次昏死过去。为避免影响部队的作战行动,张漫萍决定让妻子带着儿子离开部队。临行前,他对妻子说:“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党。”10月,蚌埠解放区被国民党军占领。在敌人重围下,没来得及撤走的地下工作者、地方干部和武装人员共两三千人被挤到洪泽湖湖荡里,于是他们在湖上继续坚持战斗。

  第二年6月,张漫萍化装成商人再次走出洪泽湖,到蚌埠等地布置地下党工作。7月初,张漫萍在返途中落入“还乡团”手中。在宿县湖沟集,张漫萍遭受敌人严刑拷打时,他大义凛然地怒斥敌人:“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牺牲时,张漫萍年仅37岁。

  2009年,张漫萍入选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党史故事——竹沟就是小延安

  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题写馆名,是全国建立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它曾是豫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这里,走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这里,走出了刘少奇、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出了10多位中将、50位少将以及多位省部级领导。他们的名字,辉映华夏,让竹沟闪耀着红色光芒。早在1926年,竹沟就建立了党组织。1927年,杨靖宇、张家铎等发动“确山暴动”,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1935年7月,鄂豫边工委和豫西南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鄂豫边省委,张星江任省委书记,统一领导豫南、豫西南的革命斗争。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随处可见陈列的不同时期的实物、图片等中共中央中原局留下的革命文物。

  竹沟革命纪念馆一角第一展区外,五位白色的伟人雕像格外引人注目。穿过第二展区,踏着灰色的砖路向前,可见一排排错落有致、有年代

  感的灰瓦房。这里,曾留下彭雪枫、李先念、刘少奇等人工作和生活的足迹。

  中原局五位委员塑像:郑位三、朱理治、刘少奇、朱瑞、彭雪枫(从左至右)1938年2月,党中央派彭雪枫到竹沟开展工作,任命他为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同年9月,张震和彭雪枫共同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率部挺进豫皖苏边区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孤山冲,山重重,冲里来了彭雪枫。穷人穷,骨头硬,跟着雪枫闹革命。”1938年,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竹沟开办军政教导大队,由彭雪枫等人负责筹办,为组建河南乃至华中抗日武装培训各级军政干部。从1938年2月到1939年10月,竹沟军政教导大队先后开办4期,每期3个月,共培训学员1900多人,其中党员占一半以上。1938年7月,河南省委决定在竹沟创办省委机关报《消息》,传递来自延安的最新消息。《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当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为《消息》出版百期庆功,改名为《小消息》。1938年9月下旬,彭雪枫率部队即将开往豫东,决定创刊发行《拂晓报》。他题写了报头,并撰写热情洋溢的创刊词《我的良师》。9月30日,东方破晓,竹沟镇党政军民隆重欢送

  新四军游击队东征。彭雪枫宣誓:“不复失地,誓不生还。”《拂晓报》创刊号也随着东征的队伍广为流传。该报通过周恩来、范长江的帮助,一度发行到亚洲、欧洲、美洲等一些国家的首都。1946年报纸出版1000期后,为纪念在河南作战牺牲的彭雪枫,《拂晓报》改名为《雪枫报》。1939年1月,李先念在竹沟北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拟定在豫鄂边区开创新的根据地,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全面领导豫鄂边区的武装斗争。他化名李威,率领独立游击大队向武汉外围挺进。同年1月28日,化名胡服的刘少奇来到竹沟。“越过千重水,踏破万重山,胡服同志到竹沟,妙计定中原。”在小树林、草棚礼堂、留守处和教导队里,刘少奇多次给党员干部做思想政治报告;在住室里挑灯夜读,完成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修订。看到竹沟如火如荼、生机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势,刘少奇高兴地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溱河。这里简直成了小延安!”从此,竹沟“小延安”的美名传扬全国。1939年10月,国民党少将耿明轩纠集民团1800多人围攻竹沟。11月11日拂晓,一支100余人的敢死队身着便衣诈称去泌阳,强行通过竹沟东寨门,将守卫东寨门门楼的12名

  战士全部杀害,随即包围东寨门外的新四军三中队新兵训练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竹沟惨案”。“竹沟惨案”发生后,竹沟军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今日的竹沟,依旧能让我们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篇二: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20XX年抗日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1905年-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字淑宁,四川省宜宾市白花镇白花场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烈士。赵一曼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下面给大家介绍抗日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

  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此时,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时,几个军警的枪口对准她。一个日军军官走

  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日军官看过字条,向军警们猛一挥手,罪恶的子弹射进赵一曼的躯体,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荣誉记录

  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篇三: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今天给大家说说手举马灯照万人的故事长征路上夜行军中红军战士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普通战士的灰色军装提着一盏明亮的马灯站在险隘的路口盯嘱着同志们小心小心

  党史的解释:[historyofapoliticalparty]政党的历史详细解释政党的历史。亦专指中国*党的历史。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党史故事党史军史小故事5分钟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史故事党史军史小故事5分钟一篇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说说新四军的由来和新四军历史。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属于国民政府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国民政府宣布"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番号即予撤销"。

  中国共产党对此针锋相对,宣布重建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在8年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反顽自卫作战3千余次。新四军作战伤亡8.9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

  1/5

  1938年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军部由武汉迁至南昌,集中改编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指示设计新四军臂章。当时,八路军曾佩戴有"抗敌"两字的臂章。美术工作者吕蒙等人受此启发,提议新四军臂章上画上一个身背斗笠,左手持枪、右手指向前方的战士,并在左下角标明"抗敌"两字,以表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的决心。此臂章得到叶挺等新四军指挥员的认可,成了最初的新四军臂章。

  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后,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改换军服后,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

  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谢谢大家!

  党史故事党史军史小故事5分钟二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这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2/5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先,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党史故事党史军史小故事5分钟三篇)。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此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党史故事党史军史小故事5分钟三篇)。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样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务必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

  3/5

  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党史故事党史军史小故事5分钟三篇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说说手举马灯照万人的故事,长征路上,夜行军中,红军战士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普通战士的灰色军装,提着一盏明亮的马灯,站在险隘的路口,盯嘱着同志们“小心,小心!”他,就是中央苏区财政部长林伯渠同志。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一日,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阻止红军突围,集中了大量兵力和飞机实行围追堵截。这样,红军就只能白天隐蔽,夜晚行军。林伯渠同志当时是红军总供给部长和总没收委主任,可以想象,他肩上的担子有多么的繁重!为了保证部队供应,他还要经常亲自带领战士去打土豪。为了保证他的工作,也适当地照顾这位已经年近半百的老战士夜间行军,组织上从缴获的几盏马灯中给他配发了一盏。然而,林伯渠同志从没有将这盏小马灯个人占用,一定要把光亮照给大家。

  一天夜晚,部队正在翻越四川天全境内的一座名叫老虎岭的大山,突然前面传来“哎哟”一声,林伯渠急忙问询,是前面有一条溪沟,一位小战士过沟时不

  4/5

  慎掉了下去。林伯渠三步并作两步赶了上去,举着马灯一照,只见山沟足有一丈宽,沟上面仅搭着一根树,朝下看,黑咕隆咚不见底,隐隐传来流水声。这时,只听见从下面传来了小战士的声音:“我还活着,我看见小马灯了!我看见小马灯了!”听到那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喊声,林伯渠一边安排搭人梯,一边找来绳子吊马灯。只见马灯顺着人梯走,人梯随着马灯行,终于把小战士拉了上来,挽回了一条生命。

  这时,只见林部长手持木棍举马灯,照着独木桥大声果断地下命令:“快,迅速过桥!”这可急坏了警卫员小邓,搓着双手心急如焚。“林部长,您这要举多长时啊?不管时间多长,都要保证战士们过桥无险情。来,我们两人轮流举,20分钟为一轮”。只见马灯光下战士匆匆过桥,足足过了4个钟头整,等到部队全过完,已是午夜时分。林部长这才带着警卫员最后一个踏上征程。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队伍全部到达两河镇。迎面走来朱德总司令,拉住林部长笑盈盈地说:“辛苦您了,有一名女战士要为您唱首歌,她就是小战士的老乡李坚真。”

  这时只听掌声起,一曲山歌响入云:“年过半百老英雄,又当部长又当兵。山高水深何所惧,手举马灯照万人。”

  谢谢大家!

  5/5

  

篇四: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抗日英雄赵一曼的简介

  赵一曼1905年-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字淑宁,四川省宜宾市白花镇白花场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烈士。赵一曼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赵一曼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30日晨,赵一曼被追敌二度捉捕,受到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她留有著名诗篇《滨江述怀》等,其故里四川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五: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革命先烈赵一曼的英雄事迹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烈士。赵一曼在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赵一曼英雄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赵一曼人物介绍

  “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26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现宜宾市二中)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国共产党首届四川省委委员,革命先烈,人称川南农王)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_,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赵一曼人物生平

  1905年10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母亲兰明福。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

  1913年8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1918年13岁,父亲逝去,由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

  周帮翰管家。“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

  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

  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奉命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

  争。1933年,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

  1934年春,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

  1935年11月,与敌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敌人动用酷刑,她坚贞不屈。敌人为获得我军情报,送她去医院治伤。她却乘机晓以民族大义,教育争取到了看守的董警察和治伤的韩护士。

  1936年6月28日,3人一同逃离哈尔滨奔往抗日游击区。第三天清晨,在距离游击区不到10公里处,被伪军追上逮捕。虽然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但是她严守机密,挫败了敌人的图谋。

  1936年8月1日,敌人将她押往珠河县。8月2日,敌人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面对敌人的屠刀,她大义凛然,毫无惧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才31岁。赵一曼的人物轶事

  1.牺牲经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

  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

  是为国而牺牲的!”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

  不朽”的题词,哈尔滨人为纪念将她,把东北烈士纪念馆(曾经的伪满警察厅)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一曼街。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

  2.身份确认赵一曼死后,丈夫陈达邦并不知道她已经改了名字,电影《赵一曼》播出时他都不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妻子李一超。赵一曼的姐姐还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要求查找曾经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过的李一超。然而,周

  

篇六: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学习英雄模范事迹心得感悟三篇

  英雄,汉语词汇。拼音是yīngxing,有多种释义。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习英雄模范事迹心得感悟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英雄模范事迹心得感悟一篇根据党支部关于开展对党忠诚学的先进、先进、先进活动的安排,结合从

  英雄模范事迹中感受到精神力量,以可见、感受的方式激发干部踏实、努力谈论经验的要求,本人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和检察队教育整顿工作的内容,认真学习英语模范事迹

  一是通过学习和弘扬英模们对党忠诚、信念坚决的政治品格,能激发灵魂的高贵和伟大和虔诚的信仰和坚决的信念。政治立场坚决是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也是检察员的根本要求,作为检察员,我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坚决理想信念,坚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各行各业英才们的精神为导向,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决

  二是通过学习和弘扬英模们立足于本职、效劳开展的大局意识,我知道大局是行动指南,是方向,我们要学习大多数英模总是围绕中心、效劳大局的意识,坚决地确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正气观,为完本钱院和上级院决定的工作目标加强自己的履行能力,提高检查员的工作能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把心思用在干事上,把力量用在执行上,踏踏实实地,埋头工作,精心学习,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

  三是通过学习和宏扬英模们爱上人们,爱上人们的公仆感情。通过观察英模的事迹,我确实感受到英模对集团、个人的各种精神本质,正确理解,深入把握丰富的内涵,确实认识到肩负的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我们始终把检查作为公众,执法作为人民,心怀大局,甘于奉献,记住宗旨,爱人民,坚决建立群众观,

  1/5

  始终站在群众的态度上,始终把群众的冷温挂在心上,不能改变与人民群众呼吸命运的态度,不能忘记为人民效劳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实现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是通过学习和宏扬英模们热爱职场敬业、无私工作的献身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英模们一致,不断追求自己的工作,积极贯彻新的执法理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解决各种矛盾,在生死面前不畏缩,不放弃绝对危险,尽职守,积极投身检察事业

  学习英雄模范事迹心得感悟二篇典范引领时代,使命召唤担当。池州市消防救援队迅速贯彻总队党委扩大

  会议精神,深入开展陈陆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全年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开展学习活动,先学习一步,深入学习,努力在陈陆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中领先,寻求实效。

  一、强调快字的正确力量,切实学习。

  支队以贯彻总队党委扩大会精神为设想,结合陈陆同志和党史学习,结合全国两会精神,第一时间召开党委扩大会,明确了稳定前进,争先恐后的总基调、建设强党委班、成为先进支队的总目标。

  第一时间召开主题党委、党委中心集团学习会,开展学英模范先驱争陈陆式忠诚消防卫士活动,深入开展比学习、思想、比能力、比实绩、比负责、比作风、比形象的四比四看活动,比拟陈陆同志的优秀品质

  党委成员坚持以上率,率先学习英模、体会、写心得,将英雄精神融入血脉,浸入灵魂。各级主官率先学习,实践,按照英雄标准站立,做人,工作,使

  2/5

  英雄精神在基层扎根。整体指战士广泛采用集中学习、观看视频和团队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凝聚共识,稳固自信,激发动力。

  二、紧紧抓住活字,切实学习。

  使用驻地的红色资源。主官讲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听红色故事等活动,追求红色足迹,激发战士干事的创业热情。

  做好条令纲要学习月活动。开展队列会操、精品条令课、条令纲要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发学条令纲、守条令纲、条令纲热潮,邀请军队四会教师组成队列教师培训班,示范教育,提高素质。

  培育树木典型地继承了英模精神。结合全年典型的培树和五四青年奖章选拔等工作,通过各种平台大力宣传周围出现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典型领导作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竞争先进的良好气氛,使更多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指导战士发光。

  浓厚的学习教育气氛。通过学习专栏、微信、推特、板报、橱窗、LED显示器等六小阵地,立即推出学习要点,反映学习动态,交流学习体验,不断营造学习气氛,确保学习活动的深入实践。

  三、围绕深字提高质量,切实活用。

  在贯彻总队党委扩大会精神中取得了效果。将学习陈陆先进事迹与推进消防救援工作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支队各业务线召开年度重点工作规划会和推进会,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制定推进表,全面开始比学超越,争先恐后地制定发令枪,重新执行冲锋号

  3/5

  在团队素质的提高中有效。继续抓住池州消防业务大讲堂活动,有方案,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训练,切实打好根底,加快团队变革升级,继续抓住工作训练工作,坚持党委会议训练、主官抓住训练、全员参加训练工作机制,机构领导、以上率下、领导示范,制定详细的训练量化评价通报制度,确保训练工作的时间、人员、内容、效果

  学习英雄模范事迹心得感悟三篇学习了省委书记苏荣《手记》和平民英模的先进事迹,通过这次的学习,

  我深刻理解平凡的人无论身份还是职场的底层都能在人生中绽放出最辉煌的光芒。

  这些平民英模们,他们身份普通,职场平凡,但做出肃然起敬的优秀事情,深深地铭刻着千万人的心,生动地解释了人生价值的真谛。他们是可学的最生动的典型,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王茂华、蔡明飞等英模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精神。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爱的献身,是爱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表现。学习英模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大爱精神,学习他们闪现崇高思想境界、优秀道德情操的真爱精神。

  学习黄启才等英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追求现实、辛苦的工作风格,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决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继承英模的精神。目前,公司正在创办省公司一流的供电企业,工作中不可防止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我们必须接困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勤奋敬业,追求卓越的优秀风格。要做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认真做周围的一切。积极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自觉践行诚信、

  4/5

  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合作开展,促进超越,为深化两个变化,加快建设成为一强三优的供电企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5/5

  

篇七: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三一文库()〔2016年赵尚志英雄事迹征文〕

  赵尚志在1942年2月12日,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壮烈牺牲。2009年,赵尚志被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赵尚志英雄事迹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赵尚志英雄事迹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四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

  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第二篇:赵尚志英雄事迹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5月,因对蒋介石策动的反共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不满,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党的要求,回到哈尔滨参加革命活动。赵尚志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

  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他参与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带领队员们庄严宣誓:“我们珠河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为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出东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赵尚志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领导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他率领支队英勇作战,拔除敌人据点,清算汉奸走狗,取得了五常堡、肖田地等多次战斗的胜利,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哈东支队的政治影响。在珠河中心县委和赵尚志的领导下,根据地从珠河县的铁南、铁北扩展到宾县、延寿、方正、阿城、五常、双城等县的东西200多里、南北350多里的广大地区。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1935年1月,以哈东支队为基础,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随后,他率领第3军主力北上松花江下游地区,与夏云杰领导的汤原游击队会合,扩大和巩

  固了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帮助汤原游击队完成了改编任务。1936年1月,赵尚志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半年多的远征中,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0年夏,赵尚志被当时的北满省委以反王明、康生为由错误地开除党籍。但他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生是共产党的人,做党的工作是我一生的任务,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誓死不降,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

  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赵尚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

  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第三篇:赵尚志英雄事迹

  抗日英雄赵尚志简介,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本文为大家揭

  秘赵尚志将军的生平事迹。

  赵尚志于1908年10月26日出生热河省朝阳县(现辽宁

  省朝阳市)喇嘛店的一个农民家庭,原籍山东齐东县李金庄,五始祖赵学搬家热河朝阳县南八道村,曾祖父赵国昌有三子,宗子赵松年因无儿,过继二弟的次子,五岁的赵振铎为子,赵尚志就是赵振铎的第三子。

  赵尚志的父亲是清末秀才,在家乡教私塾,幼年的赵尚志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1917年初,他的父亲因参与打死几个抢掠百姓、强奸民女的官兵而受到官兵的追捕后,被迫背井离乡,外逃避难。赵尚志于1919年随母举家来到哈尔滨

  

篇八: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革命英烈杨靖宇英雄事迹

  革命英烈杨靖宇英雄事迹人物简介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人物生平杨靖宇幼时在村私塾读书,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1923年9月,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第一工业(开封织染)学校,由于他深知旧社会的黑暗,所以积极追求真理。不久,他加入了北京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5年,在声援、支持上海"五卅"运动斗争中有着积极表现,1926年被吸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作战,同年冬,杨靖宇和在外地上学的党团员,奉中国共产党豫区执委的指示,回家乡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4月4日,在党的指挥下,杨靖宇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组织了数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执事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担任主席(代行县长职权)。6月,杨靖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文章来源网络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国民大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领农民自卫军,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豫南特委领导下,杨靖宇和李鸣歧、张家铎、张耀昶等,响应党的"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号召,于1927年11月1日,发动了著名的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建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并成立了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他们曾与强大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汝南县马乡、南至信阳明港、西至确山县城、北至驿城区水屯纵横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杨靖宇和战友们开始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信阳四望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力量。

  1928年底,杨靖宇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使用张贯一的化名,先后到信阳、洛阳、开封等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从不畏惧,对党的事业坚贞不屈,多次被党营救出狱。1929年7月,杨靖宇被党中央由上海调往东北从事党的工作。

  他在东北期间,先后任中国共产党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国共产党满州省委代理军委书记。1932年11月,他开始使用杨靖宇的化名,被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派往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先后担任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国共产党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和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在这里,杨靖宇领导军民对日寇坚持了长达九个年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使得数十万日军不能入关,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业绩,有力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充分表现了他忠贞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1934年,杨靖宇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7年12月,他又被党中央确定为中国共产党七大筹备委员会中25个委员之一。

  ---文章来源网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只身同数百名日伪军战斗到最后一息,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大事记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其故乡河南省确山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4月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组织确山刘店秋收起义,任当地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之后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赴东北,担任中国共产党抚顺特别支部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后,历任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并在罄石县建立了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次年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2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1月,所率部队被日本军队(关东军)重兵围困,他组织部队分散突围。但据称被一个参谋出卖,他所率的60多人被发现。2月18日,最后跟在他身边的两个战士牺牲。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濠江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在他牺牲后,日本军人因为对他被长时间围困却仍然坚持战斗不解,解剖了杨靖宇的尸体,发现其胃中都是草根和树皮等。个人荣誉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命名为靖宇县。1958年吉林省通化市建成"杨靖宇陵园".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

  ---文章来源网络

  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杨靖宇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泣血敬上杨靖宇将军的头像——敬礼!作者:李占恒摘自大军猫微信号早在我戴红领巾的时候,就听到一条撞击人心的消息:杨靖宇将军,那颗被日本人割下来的头颅,从哈尔滨启程到通化安葬。那安葬将军头颅的地方,叫靖宇陵园。杨靖宇——抗联,时至今日,人们还习惯把这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中原因有三:—,杨靖宇官最大,初创抗联的将领;二,他是党中央派来的代表,他领率抗联回答了抗联"非中国共产党武装"的非议;三,杨靖宇对日作战,表现最为英勇、精神最为人们称颂,包括我们的敌人。陵园附设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把抗联、把杨靖宇说得明明白白。杨靖宇,本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1927年入党,曾领导河南确山暴动,1929年被党中央派往东北,领导满洲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34年春当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中央的这两个职务,位置相当高,前者相当国务委员会委员;后者——"七大"党中央代表大会的"准备委员会委员"相当此后"八大","九大"筹备委员会委员,选入这个委员会共26人,全部是领袖级人物及资深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杨靖宇位列其中。从中看得出杨靖宇在党内的位置,感觉得到中央对在东北坚持抗战的共产党人的那份特殊感情。杨靖宇首先是一位忠诚执行党的抗日政治路线,有效动员民众投入抗日武装斗争的杰出领导者。馆内展出杨靖宇亲自创作的两首歌,可窥视杨靖宇不凡的政治领导艺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杨靖宇写道:……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铁一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推翻满洲国/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文章来源网络

  歌曲道出了抗日联军的奋斗宗旨、官兵关系、组织纪律。足见这支队伍不是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

  《中朝民众联合歌》,杨靖宇写道:全世界上最大仇敌日寇属头等/焚烧掠夺奸淫侮辱亡国且灭种/并朝吞中莫非‘田中奏折’的兽行/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不能让它久逞/团结呀,中朝民众/团则生,离则亡/谨防离间计/携手打冲锋。

  抗联队伍中有各民族,各阶层的民众,特别是朝鲜同志占相当大的比例,杨靖宇指挥的第一路军有三个方面军,其中就有一个方面军是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抗日武装,如何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显得十分重要,杨靖宇抗联期间一共写了4首歌,拿出1首歌来呼唤抗日民众团结,足见他把抗日统一战线放到多么重要的的位置。

  陵园灵堂里摆放着安葬时各方送来的花圈,其中有一个花圈来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署名"朝鲜的战友":金日成、崔庸健、金一、金光侠,崔宪。

  杨靖宇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他有自己的战术思想,即"三大绝招、四快、四不打"."三大绝招":一半路伏击;二远途奔袭;三化装袭击;"四快":一集结快;二出击快;三分散快;四转移快;"四不打":一不能予敌以痛击的仗不打;二于群众利益有危害的仗不打;三不占据有利地势的仗不打;四无战利品可缴的仗不打。因而杨靖宇领导抗联打了许多胜仗,人民受到鼓舞,敌人感到沮丧,一个名字叫佐滕的俘虏兵,说:"我在通化4年,在讨伐队1年半,我打过杨靖宇,你们老百姓都把杨靖宇当作神仙,我们日本士兵也很敬佩他。我们在山里讨伐时,从不敢在树林里过夜,怕遭抗联袭击。天黑前便撤到开阔地宿营,而这一夜抗联跑得无影无踪。"杨靖宇成为日本人心腹大患,成为敌人捕杀目标。纪念馆展出伪满洲国第一军管区的"悬赏告示":"

  ---文章来源网络

  活捉杨靖宇,赏国币500元;报告杨靖宇养伤地点,赏国币200元;得知杨靖宇死亡地点,及尸体隐匿处,赏国币100元。"

  ……杨靖宇及他的部队被压缩在狭小的空间,人员逐渐减少,身负枪伤,弹尽了,粮绝了,依旧不投降,坚持到底。

  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由于叛徒的出卖,杨靖宇壮烈牺牲,时年35岁。

  牺牲后,日本军人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肚子里无一粒粮食,全部是棉絮、草根、树皮……在场日本军人向杨靖宇遗体敬礼。此后,杨靖宇还威慑着这些日本人的心灵,那个将杨靖宇胃部切开的,名叫岸谷隆一郎的日本人,由于良心深受谴责,在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后,剖腹自杀。他在遗书里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我们非常感谢靖宇陵园的领导,他们读懂了老军人的心——给了我们特殊的待遇——开启墓室的门,让我们近距离拜谒杨靖宇将军。隔着棺木,我仿佛看见那颗头颅——头颅上一双未闭的眼睛。哦,靖宇未死,将军的伟大精神永存。

  ---文章来源网络

  

篇九: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关于革命英雄人物事迹600字1

  何叔衡,1876年生,湖南宁乡人。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二人志同道合,成为挚友。1918年4月,何叔衡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27年马日事变后,在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徐特立曾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营救被捕同志,组织革命者去苏区。

  1931年11月,何叔衡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了中央工农政府的领导工作。中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成为挚友。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任执行委员长。

  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等。

  1928年6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徐特立曾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

  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

  1931年11月,奉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领导工作。中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

  关于革命英雄人物事迹600字2黄公略自幼随父亲黄秀峰学习,10岁入峒山小学读书,毕业后入永丰高等小学就读。黄公略从小就同情劳苦人民,好打抱不平,他很喜欢吟诵屈原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愿遥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锁〞,从小便立下报国志向。他也很喜欢读史书,因仰慕汉代张良为人,联想到张良在圯上受兵书于黄石公而精通韬略

  的故事,乃改名公略。1914年毕业后,黄公略回乡教私塾。1915年父亲病逝,异母长兄

  不务正业,歧视公略母子。他愤而投军,结识彭德怀。11916年参加湘军,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次年结业,回湘军任连长,后随部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军。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立有战功,同年在黄埔军校进修。1927年12月,参加广州暴动,并参加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黄公略回到家乡。

  1928年3月黄公略从黄埔军校毕业,回到已改称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的原部队。此时彭德怀已任团长。由于一年未见,他们相互进行了试探,才知道都是同志。黄随即任随营学校校长。6月,任第三团第三营营长。1928年7月21日,因被国民党发现他是中共党员,要逮捕他,他被迫提前带着三营在平江县嘉义镇举行起义,旋率部抵县城天岳书院参加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第四团党代表。9月,彭德怀率主力上井冈山,黄公略率红五军第一、第二、第三纵队留在乎江、浏阳一带坚持游击战争,创立湘鄂赣苏区。1929年8月底,彭德怀率部返回湘鄂赣后,他任第五军副军长。

  1930年1月调任第六军(后来改为第三军)军长,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武装,将分散的游击区连成片,形成大块根据地。(?大事年表?中毛泽东著名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所写的“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即为此时之事。)1930年底,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他率部利用有利地形,阻击国民党军

  第十八师的连续进攻,为兄弟部队将其包围赢得时间,并配合兄弟部队将其全歼。

  1931年5月,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在中洞设伏,居高临下,一举围歼敌二十八师师部,为五战五捷首开胜局。9月,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又于老营盘歼敌一个旅。15日,他率部行至吉安东固六渡场时,遭敌机袭击,身负重伤牺牲。

  为纪念黄公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吉安、吉水两县的红色区域为主成立“公略县〞,同时在东固和瑞金各修建了一座纪念黄公略的“公略纪念亭〞,将中国工农红军第2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

  黄公略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他曾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齐名,被人们并称为“朱毛彭黄〞。黄公略一生虽然短暂,却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奉献,祖国人民会永远缅怀他!

  关于革命英雄人物事迹600字3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六班班长。他带着两

  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

  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鼓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关于革命英雄人物事迹600字4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2021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董存瑞是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全国战斗英雄,模范

  共产党员。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19岁的董存瑞炸碉堡,

  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后代追忆董存瑞:“精神永存平淡是真〞。

  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牺牲50周年,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2021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9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小时家境贫穷读过一年书。

  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参加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13岁时,因掩护区委书记(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来到董存瑞的家乡南山堡,听说了十三岁的董存瑞英勇斗争的事迹,便住在他家里。后来,王平每次来南山堡,都是住在董存瑞家,给他讲了许多战斗故事。王平与董存瑞的关系深厚。一次王平从县里开会返回途中被出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董存瑞听到噩耗,悲愤不已,毅然参加了民兵组织。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董存瑞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以后历任副班长、班长。

  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夺下国民党军的一挺机枪,被记大功一次,被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立大功一次。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对方部队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被称为“模范工事〞。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对方军队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左腿负伤,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牺牲时,未满19岁。关于革命英雄人物事迹600字5孩童时代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他思想先进,开慧虽为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1904年,杨昌济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远涉重洋去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1908年,杨昌济从国外来信,嘱咐杨开慧的母亲一定要送开慧上学,随后杨开慧破例进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在当时的板仓女孩子还没有上学读书的先例,杨开慧开了风气之先成为该校第一批女学生,也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杨开慧在杨公庙小学读了三个学期后,转

  到离板仓五里路的储能学校。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杨开慧回家发动不识字的妈妈也进学校读书,便和妈妈一起转到离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妈妈读实业班,她读附设小学班,母女同校读书一时被传为佳话。后因衡粹女校要迁到长沙,杨开慧又转到麻林桥附近的县立第一女子高校,一直读到毕业。

  青年时代1913年,杨昌济从国外归来,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杨开慧跟随母亲陪伴从国外留学回湘的父亲,从乡下到长沙大鹅塘居住。杨昌济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为的学生,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经常去杨家向老师请教各种救国救民的大道理,正是在这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从迁居长沙到杨昌济病逝,杨开慧没有再进入学校,一直在家里由父亲指导自学。当毛泽东等来家向父亲请教时,她总是搬一条小凳坐在旁边,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研讨朝代兴衰,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毛泽东和杨开慧日渐熟悉。1918年6月,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迁。1918年秋,为了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前去看望老师杨昌济并在杨家小住,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毛泽东虽是暂住杨家,小师妹和他接触的时机却多了,毛泽东每天清晨起来坚持洗冷水澡锻炼身体,而且寒冬腊月都是这样坚持着,这也使得杨开慧从内心深处对他产生了一种敬佩,正是这时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始相爱。

  1919年12月8日,毛泽东率驱张(敬尧)代表团第二次到了北京,也住在杨家。不久,杨昌济染病,杨开慧日夜侍于病榻之侧,并为父亲读书读报。每期?新青年?是必读之书,从这里,杨开慧汲取了许多新思想新道德。1920年1月,杨昌济不幸病逝,北京和长沙的教育界都为杨昌济开了追悼会,毛泽东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参加守灵,帮助料理后事,父亲病逝后杨开慧随母亲、哥哥回湖南。

  杨开慧回到长沙,得到父亲生前好友的照顾,在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入教会学校福湘女中读书,和后来成为柳直荀烈士夫人的李淑一住在同一寝室。杨开慧在校期间不做礼拜,破坏校规,还经常出去搞学生运动,奔波于各校组织讲演队走上街头,宣传学联的主张。因此不久被保守的福湘女中开除。

  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了文化书社,杨开慧得知书社缺经费后,还回家发动母亲把父亲去世时亲友们送的奠仪金,拿出一局部来支持毛泽东,同时她还参加了书社的工作。

  

篇十: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中华民族抗日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是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下面是有中华民族抗日英雄赵一曼,欢迎参阅。赵一曼是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她的父亲是李鸿绪,自学成医,为乡里人看病,她的母亲是兰明福。在她8岁的时候,赵一曼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是中共首届四川委员,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这也为赵一曼参加抗日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26年5月,正是抵制洋货的高潮。赵一曼按照中共的指示组织党团员在学生中宣传,抵制英国煤油轮船靠拢宜宾码头。但是,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由此引发了全城罢工、罢市、罢课。于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的时候,她就考进武汉黄埔军校。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直到后期阶段,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并参加了抗日活动。在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还曾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在她的故里宜宾有“赵一曼

  1

  纪念馆”,还在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电影赵一曼“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这说得正是人民女英雄赵一曼。她还曾被哈尔滨人民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赵一曼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慨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而她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也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毅不拔开拓前进,并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当然为了纪念她,在影视作品中自然也少不了她的电影题材作品。《我的母亲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部关于赵一曼的经典电影。在这篇影片中主要讲述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生前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片中内容以一个儿子的视角,追忆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生前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母子间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贯穿全片,使这个悲壮的战争故事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一次战斗中,赵一曼受伤被俘。日军为了获得情报,使用了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而另一部关于她的电影就是《赵一曼》。这部影片则讲述的是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在剧中赵一曼被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参加抗联的对日作战。在一次战斗中为保护同志,赵一曼不幸被捕。面对威胁利诱、毒刑拷打等生死考验,她表现了“未惜头颅献故国,甘将热血

  2

  沃中华”的爱国情怀和浩然正气。赵一曼纪念馆关于英雄人物赵一曼纪念馆,具体是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腰的翠屏书院,是四川省宜宾市政府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同志而修建的。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而现在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且还列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其次就是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四川唯一被列入的是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翠屏山的“赵一曼纪念馆”。对于“赵一曼纪念馆”的建筑格局,它的占地面积一共是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547平方米。其中还设有3个展室。主要陈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宋庆龄、陈毅等人的题词,赵一曼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以及赵一曼在东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事迹。其次还收藏了有关英雄人物赵一曼的相关实物117件,照片有706张。像其他的文献资料,题词就有200多件。赵一曼纪念馆内共设有三个展厅和一个宜宾地方党史陈列室。在第一展厅,主要是陈列了陈列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及赵一曼烈士的大事年表、生平简介;在第二展厅里,主要介绍了赵一曼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这的过程;在第三个展厅,则着重介绍了赵一曼在东北组织领导的工人运动,以及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及被俘后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景。

  3

  4

  

篇十一: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王博昌、萧锡明、马道远——咱家乡的英雄

  (注: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开头的背景音乐为引子,引出此次讲课内容)

  同学们,大家上(下)午好!今天,我们来上一堂特殊的课,由我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咱家乡的英

  雄人物——投笔从戎的抗日英烈王博昌、人民的好区长萧锡明和全国民兵英雄马道远的故事。

  同学们知道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吗?对,是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我们县委党史研究室和关工委组织了这次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能从中有所收获,受到教育和启迪。

  我们经常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抗日战争的各种场面,哪位同学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场面?(引导学生发言,并给予肯定的评价)。八路军战士打鬼子、抓汉奸,民工、民兵抬着担架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救伤员,地方党员干部被日伪军抓去杀害,等等,这些我们在电视或电影中见到的、看似很遥远的事情,其实就曾经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今天我就跟大家讲讲咱们家乡的三位英雄人物王博昌、萧锡明烈士和民兵英雄马道远。

  投笔从戎的抗日英烈----王博昌大家可能不知道王博昌是谁?如果时光倒流八九十年,如果你生活

  1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博兴,你就会知道王博昌是我们县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他是博兴县早期共产党员,博兴县抗日爱国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任中共博兴县委书记,为博兴县党组织的创立、发展及博兴县抗日武装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家先听一首词,“云霞散彩,雾漫横空,整好坚甲砺刀兵。收拾些残枝败叶,准备着抗秋风!”这首词名为《奎山晚照》,是王博昌为激发学生的抗日救国热情而写,告诉人们,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必须起来与敌人进行斗争!从这一首词,就可以看出王博昌的杰出文才和忧国忧民的抗日爱国情怀。

  上世纪初,王博昌出生在博兴县博昌街道王楼村一个中等农民家庭,他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尤其善长诗赋,深得同学们的赞誉和老师的赏识。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法律学校——北京朝阳大学。这一时期,我们博兴有刘顺元、王绍堂、王博昌相继考取北京名牌大学,人们褒称他们为“博兴三才子”。在读大学时,王博昌一边学习法学等专业知识,一边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思想上受到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的影响。1928年暑假,王博昌回到博兴,参加了博兴的农民运动。通过参与领导博兴农民运动,王博昌看到了群众的力量,更加赞同国民政府提出的“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在博兴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势下,王博昌经刘顺元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

  大学毕业时,王博昌已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书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政治主张表示失望和反对,向往苏联式的社会革

  2

  命。在得知刘顺元已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当即表示愿意加入共产党。建党10周年之际,也就是1931年,王博昌和马千里经刘顺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中共博兴特支成立,王博昌是全县12名党员之一。当时,王博昌还是国民党县党部委员,此后,他就以国民党县党部委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王博昌利用国民政府兴办学校的机会,督促国民党县政府恢复成立了博兴县立师范讲习所,并出任所长。在王博昌领导下的师范讲习所,一成立就成了博兴县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极为高涨。经过王博昌等人的努力,博兴学生的爱国热情很快被激发起来。1931年10月,济南中等学校联合发出的《告全国父老书》和《告山东学生书》传送到博兴,师范讲习所的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博兴党组织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决定领导师范讲习所的学生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王博昌作为所长不便公开出面,就暗中支持学生开展革命活动。他在当众批评因故请假超期的学生张恩成(共产党员)时故意说:“学生要按时到校,就是死了老人也得来上课!”这句话成为学生闹学潮的导火索。学生们先向身为一所之长的王博昌“发难”,随后便把怒火转向国民党县政府。全校40多名学生划分成宣传组、联络组、生活组,大张旗鼓地开出县城,从小清河乘船顺流而下,先后到达利城、店子、兴福等地,他们声讨日军侵占中国领土、杀害同胞的滔天罪行,揭露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拱手把东北让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卖国行径,呼吁人们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收复东北失地。游行学生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革命怒潮席卷全县。

  3

  国民党县政府怕惹出乱子,派人下乡劝说学生回校。王博昌见时机已到,便指示学生提出几项复课条件:一要武装学生,实行军训;二不准开除学生;三要增加学生生活津贴。县长被迫答复了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运动取得了胜利。当学生队伍胜利返校时,王博昌激动得泪流满面,对学生们说:“你们辛苦了!宣传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我坚决支持!我愿做摇旗呐喊的无名小卒,和同学们心连心,共患难!”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博兴县委组织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但暴动在国民党军队的震压下失败了,王博昌被迫离开博兴,先后到北京、济南等地寻找党组织。后来,他在潍县找到了党组织,正当王博昌计划重新开展革命的时候,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王博昌受尽酷型,什么老虎凳、辣椒水等刑具都受过了,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并和广大狱友与敌人斗智斗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从济南国民党监狱获释的王博昌,受省委派遣,响应党中央“脱下长衫到农村去”领导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号召,回到博兴,投入到抗日斗争中。他回到博兴,即当选为中共博兴县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博兴恢复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创建了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积极与国民党地方武装开展统战工作,共同打击以人民抗日武装为敌的国民党顽派周胜芳,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作准备。然而,国民党顽固派周胜芳(后投降日寇当了汉奸)出于扩大势力的目的,处处以人民抗日武装为敌,致使博兴形势趋于恶化。为保存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这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王博昌决定率部队离开博兴,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王博昌被任命

  4

  为八支队十三大队政委,并奉命率部向鲁南抗日前线进军。当王博昌带一个连队到达临淄六天雾村时,看到村内没有什么情况,便向南急速进发。不料,出村2公里就与从张店开来的大股日军遭遇。王博昌带领部队奋勇冲杀,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包围。王博昌当即决定自己带领5名战士负责掩护,其他人员突围转移。结果大部分战士安全转移,而王博昌和5名战士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1991年6月,在庆祝建党70周年之际,咱们县委、县政府在王楼村修建了王博昌烈士墓,社会各界上千人参加了祭墓仪式。

  王博昌的英雄故事咱们讲完了,接下来我们缅怀另一位英雄人物:人民的好区长----萧锡明

  萧锡明,是咱们店子镇大萧村人,1911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里开着药铺,生活条件比较好,萧锡明读了几年私塾,成为村里的“文化人”。

  日本鬼子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没多长时间,山东也沦为日占区。咱们博兴也没能幸免。在离大萧村只有三里远的刘家圈(今大刘村)就有一个日伪军据点。鬼子汉奸们经常到大萧村“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萧锡明家赖以生存的中药铺也让日伪军烧毁了。深怀国仇家恨的萧锡明参加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中,并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工作积极,对敌斗争积极勇敢,于1942年3月被任命为博兴五区副区长。

  这时候,因为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日伪军的日子也不好过,时常受到游击队的骚扰,忙得焦头烂额。所以,敌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公开

  5

  投降日本人的国民党周胜芳部进入博兴,控制了博兴南部的大部地区,安设了刘家圈、沙旺、店子等多处据点。1943年7月,萧锡明升任五区区长兼区武装工作队队长。他带领武工队多次袭击小股日伪“扫荡”队伍,也多次被大股日伪军追赶、包围,但他凭自己的机智勇敢,均顺利脱险。日伪军对他既恨又怕,多次到他家中搜查,致使他的家人也不能在家中居住,只好离家住到亲戚朋友家。

  1944秋的一天,萧锡明带几个武工队战士到大萧村活动。驻刘家圈据点的伪军头目得到消息后,带人把大萧村团团转住,把村内的老百姓全部赶到村边的场园里跪在地上,用两挺机枪对准人群,声称:如果不交出萧锡明就向人群开枪扫射。在村内搜查的伪军士兵发现萧锡明藏在一处地窖内,伪军头目知道萧锡明身上有枪,不敢靠近,只好在远处喊话:“只要你缴械投降,就放了全村老少,也不伤害你,否则全部处死!”躲在地窖内的萧锡明深知,自己凭借有利地形开枪打死几个伪军也有逃生的可能,但全村老少就会遭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萧锡明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全村人的平安。在得到不杀害群众的保证后,他主动把随身带的枪支扔出洞外,从容不迫地走出地窖,来到被困的群众面前。他首先要求伪军放过全村群众,然后站到一张方桌上,面向全村父老说:我已得到了他们的保证,用我来换取父老乡亲的生命安全,大家安全回家吧!随后,他和妻子、儿女却被敌人押解到刘家圈据点里。伪军头目知道萧锡明是区长,且深得群众拥护,怕处死他会引来八路军的报复,因此一时也不敢加害于他。

  萧锡明在据点内,利用敌人看管不十分严格的机会,开展兵运工作,

  6

  说服教育敌人为共产党工作。很快就做通了刚组建的伪军新三连的工作,然后,设法托人送信给博兴县独立营,准备带三连的人马作内应,与县独立营里应外合一举拔除刘家圈据点。令人遗憾的是,传递情报的人在路上被伪军抓住,情报落入博兴头号大汉奸周胜芳手中。周胜芳就下令把萧锡明押到其老窠安家庄(今安柴村)。

  在周胜芳的营地内,萧锡明大骂周芳胜是认贼作父、甘心当日军走狗的狗汉奸。被骂得恼羞成怒的周胜芳,先是命手下打掉萧锡明的门牙,又用铁丝勒住他的口舌。萧锡明虽不能说话,但仍怒目圆睁直视着周胜芳。面对大义凛然的萧锡明,阴险毒辣的的周胜芳命手下残无人道地用铡刀把他的头颅铡下,再把他的身体截成两段,抛尸野外。萧锡明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听完了这两位革命先烈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有没有想要说的话?(通过提问调动积极性,活跃气氛。只要学生的回答能体现对敌人的憎恨,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就给予表扬)

  我们今天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在学习之余去各地看看祖国的秀丽山川,这是旧中国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许多革命先烈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没能过上一天好日子就牺牲了。也正是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使我们有了幸福的今天。下面我们来讲一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1994年才过世的英雄人物:

  全国民兵英雄---马道远马道远,是咱们博兴县吕艺镇马家村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马道远带领当地民兵武装,同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

  7

  斗争。经历了几十次大小战斗,荣获“一等模范”“一等功臣”“特等功臣”“锄奸模范”称号和“英雄战胜困难”的锦旗。他带领的民兵连在解放战争支援前线工作中,荣获“支前模范连”“钢铁连”“模范小分队”等三次集体荣誉奖;马道远本人被授予“支前英雄”称号。他还被评为山东军区、渤海军区“民兵英雄”。1960年,他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马道远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靠讨饭度日,终年过着饥寒交迫的贫苦生活。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博兴县城,不久又在离马家村不远的石村(属广饶县)和小清河南的刘家圈(店子镇大刘村)安上了据点。据点周围村庄经常受到日伪军的“扫荡”。马道远和村里的几个青年组织了自卫队,拿起了武器,与敌人展开武装斗争。不久,马道远就担任了联防队长,并于194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联防队长后,他带领队伍不断寻找战机,配合主力部队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不仅维护了村民的秋麦二季的收成,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44年秋,一天夜里,当时六区区长马俊怡率区中队20多人,到龙河村召集伪军家属开会。马道远受命带领联防队30多人前来保卫。由于村里坏分子的通风报信,日伪军得到了这一消息,从博兴县城集合了四个连的兵力,近700人,配有各种轻重武器,把龙河村围了个水泄不通,叫嚣“要活捉共产党的区长”。日伪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很快就攻入村内,战斗转入巷战。经与区长商量后,马道远率队伍从村西南方向

  8

  突围。他双手端着机关枪,身背锃亮锋利的铡刀,冲在突围队伍的最前面,日伪军吓得纷纷退却。冲出去以后,马道远一看,区长还被日伪军围困在村里。马道远又带6名民兵返回村里。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区中队被日伪军的火力压在一户小院内。几挺重机枪,朝着院内密集地射击,区中队无法还击,眼看被歼。马道远奋不顾身,扔出一排手榴弹,冒着烟雾,跳进院内,带领区中队全体队员,又一下冲出村外,护送到了安全地带。这次战斗,区中队和联防队无一伤亡,得到村民的高度称赞。

  1945年7月,广饶县石村的日伪军,不断派特务潜入到根据地边沿地区进行破坏。一天,西范村的自卫团长、农救会长、妇救会长被日伪人员抓走。马道远得到消息后,立即请示六区党委批准带领6名民兵奔向西范村。西范村离石村据点仅半里,住有敌特机关,一有风吹草动,石村守军即来支援,要解救这3名村干部,非常困难。马道远反复权衡各种情况,迅速作出决定:命3名骨干民兵到村外担任警戒,自己带3名民兵悄悄摸进村里,冲进日伪军占据的小院。未响一枪,活捉了特务头子范安仁,解除了特务武装,救出了3名被捕的村干部,并缴获了短枪5只,长枪4枝,子弹数百发。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道远又积极投身于解放战争中,率领民兵支援前线,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多次战役。1948年春天,马道远带领民兵连参加了昌潍战役。昌潍战役(又称潍县战役或胶济线中段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上解放军发起的以攻克潍县为中心,而开展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

  9

  党守军的“敢死队”展开了肉搏战。马道远冲在最前面,与国民党军队士兵拚刺刀。刺死3名,刺伤1名,俘虏15名,缴获步枪19支,子弹数百发,受到昌潍战役总指挥许世友司令员的表扬。

  4月,马道远参加昌乐战役,这是华东野战军一部对昌乐地区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攻城打援作战。在攻城作战发起之际,马道远奉命带领19名民兵埋伏在城外,准备伏击突围之敌。战斗打响不久,一股国民党士兵正欲突围,马道远指挥民兵一阵猛打,活捉了国民党将领张天佐的秘书等3人,并缴获匣枪3支。

  新中国成立后,马道远积极参加并领导了本村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曾经担任农业社社长,村党支部书记。1978年,马道远被选为博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博兴县委员会委员。

  马道远晚年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博兴县人民武装部给他安排了住房,生活过得愉快幸福。

  1994年10月,马道远因病逝世,享年76岁。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生活在和平建设年代,能坐在教室里学习。但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用热血,甚至生命换来的,从刚才我们家乡的三个英雄人物的事迹中大家也能体会到。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相互之间应该比学习、比进步,不能比吃、比穿、比享受。现在,我们的国家是富强了,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球90%以上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而我国许多高端技术还依赖进口,有的甚至受到限制。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10

  应该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场报告,熟悉这段话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谢谢大家!

  11

  

篇十二: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抗战英雄人物事迹:八女投江殉国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冷云,原名郑志民,19___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她运用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士们上课。还利用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欢迎。后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八九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10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次日拂晓,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大部队边打边撤。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正在追赶抗联主力部队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打击,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边压来。抗联主力部队乘敌人慌乱和兵力分散之机,顺利突出重围。日伪军一方面以密集的火力控制住山口,阻止抗联主力部队的回援,一方面加强兵力向冷

  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企图活捉她们。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挽臂涉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为弘扬八女投江的伟大精神,198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21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八女投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推荐访问:党史中的英雄模范 党史 模范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