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13篇

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13篇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发言材料—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精选多篇)  今年以来,在市委和县委的领导下,按照县委分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13篇,供大家参考。

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13篇

篇一: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发言材料—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精选多篇)

  今年以来,在市委和县委的领导下,按照县委分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履职尽责,廉洁自律,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下面,我简要地谈一谈自己今年以来的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帮助。一、加强学习,不断

  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一是不断通过自学和参与集中学习的方式,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和**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二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以及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我做到深入学习,认真研读,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积极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参加讨论会等形式,交流心得,相互促进,力求准确把握,进一步提高了理论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进一步增强了躬身实践“*”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巩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为党努力工作、忘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对两个《条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学习,进一步坚定了信念,增强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意识。四是学用结合。在学习中,我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将思想和工作实际联系,将观念和工作实际相融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真抓实干,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工作和县委工作会的要求,深入研究“三农”问题,密切关注工业问题,探寻有利于加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路子,在全县人民思想*的提高上下工夫,在促进全县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业跨越发展上做文章,不断推进了“三个转变”,不断促动了“三个集中”。一方面,着力转变观念,引导全县人民不断增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识。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最大的差距仍然是在思想观念上。因此,我认真分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突出我县非公制经济比较快的特点,引导和倡导对全县人民进行*理论和“*”的再学习、再,继续启动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高于一切的观念;树立大工业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树立全局、统一、开放、竞争、发展的观念,从而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更加解放,认识更加一致,精神更加振奋,形成不断增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生动局面。二方面,着力真抓实干,不断推进城乡经济统筹和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我遵照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坚持深入部门和基层,真抓实干,为企业发展和增产增效献计献策,为企业融资和做大做强尽心尽力;加大邓双到梨花溪沿线景观风貌建设,加大南河南岸综合(请关注)整治力度,加大土地征用

  制度的改革,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优化全县的配置,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力度,把农村教育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农村村组,扶贫包挂,解决实际困难,为推进城乡经济统筹和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工作作出了很多基础性工作。

  三、坚持党性原则,坚决维护民主集中制我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锤炼自己,在县委常委会上能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性原则,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既顾全大局、维护班子的团结,又不搞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在党内生活中有表扬、有批评、有监督,还要有警示。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坚持共同研究决定,对不能确定的问题,坚持向朝华书记,提请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后,坚决按照县委的集体决策认真贯彻落实。在落实县委决策、提高执行力上,严格执行市委《八项规定》,不讲价钱,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在县纪委,我作为纪委班子的班长,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纪委“常委会职责任务”、“常委会议制度”、“书记办公会制度”、“常委民主生活会制度”、“调研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在班子内充分发扬民主,研究工作时要求各常委务必各抒已见,努力做到工作上科学决策,查处案件不出错案,有效地调动了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认真贯彻两个《条例》,强化党的建设

  *三部委发出学习两个《条例》*后,按照县委要求,我随即召集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全县各党组织联系实际,扎实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开展集中学习教育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二是与开展警示教育相结合;三是统筹兼顾,做到点面结合;四是与灵活多样的形式相结合;五是与监督检查相结合;迅速在全县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参照《党内监督条

  今年以来,在市委和县委的领导下,按照县委分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履职尽责,廉洁自律,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下面,我简要地谈一谈自己今年以来的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帮助。一、加强学习,不断

  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一是不断通过自学和参与集中学习的方式,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和**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二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以及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我做到深入学习,认真研读,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积极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参加讨论会等形式,交流心得,相互促进,力求准确把握,进一步提高了理论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进一步增强了躬身实践“*”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巩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为党努力工作、忘我工作的信心和

  

篇二: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完善三个民主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黄良国2004年9月6日政

  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

  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组织

  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

  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观,

  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

  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民主化

  之路,完善三个民主机制。

  一、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干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人用人导向确立好。

  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

  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

  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

  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要以

  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

  部选进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

  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

  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

  就重用谁。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予

  以表彰和重用;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但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要

  热情地予以帮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

  平,无所作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

  象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或弄虚作假、沽名

  钓誉的人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

  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

  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

  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干

  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

  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

  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2、完善民主考评体

  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

  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

  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

  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和隐绩的考评。

  出现这些

  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好民主的科学的考评体系,

  因此,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

  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主体

  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

  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应先广泛听

  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成为考核指标。考

  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

  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

  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单纯注重

  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

  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指

  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指标的权重。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考核。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考评结果。三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价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评价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3、推进民主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民主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管

  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央5+1文件和省委的五个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民主化改革。一方面规范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根据全委会成员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民主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参与面,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民主选拔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索运用民推竞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在法律框架内实行民主决策。透析安徽的王怀忠腐败案、江苏的铁本事件等案例,其形象工程能够上马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做到依法决策,在落实工

  作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有的抓工作错位,习惯把本级领导机

  关看作是法规制度的决策层而非执行层,热衷于离开法规制度另搞新

  口号、新规定;有的抓工作越位,往往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

  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抓工作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

  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干部队伍建

  设。为此,我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确

  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角色意识,

  从错位的地方让位。

  各级领导机关都要自觉把本级作为法规制

  度的执行层,作决策时要考虑法律法规的依据,开展工作要多在认真

  落实法律法规上想办法,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不要在追求出

  名挂号上费心思,不能超越法律法规标新立异,追求轰动效应,搞短

  期行为。二是强化职责意识,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

  照条令条例赋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属于下级的权力要还给下级,该下级作主的事

  情不要管,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事无巨

  细,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缺位的

  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想基层所

  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重点要做好对基层减压、解难

  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健全各项工

  作机制,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不正确的

  政绩观,使许多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

  问题,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关键要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

  一要营造民主氛围,形成多方面参与决策的格局。在决策中要

  充分发扬民主,让懂行的专家说话,必要时应邀请多家咨询机构参与,

  开阔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如通过建立顾

  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界限,聘请不

  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使政府

  决策咨询建立在相互补充启发、有所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

  二

  要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要进一步完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已有的制度,健全政府

  热线、人大代表接待日、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

  意测验制度、舆论调查制度等。例如,城市改造、水库移民应

  当有规划中搬迁地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国企改制应当有工会、职工代

  表参加,制定工商管理制度应当有企业参加,确保利益相关方、受损

  方能够参与决策过程。

  三要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

  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和阶段性方

  案都应当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布;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向

  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

  及行业领域的决策,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例如,各级政府

  和部门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或设立政府信息咨询站点,制度化地

  公布政府决策信息,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各种实际问题。

  四要健全民主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各级行政决策机构应

  当在首长负责制的法定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

  明确界定应经会议讨论的事项范围。凡属规定应由会议讨论的

  重大问题,都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包括行政首长在内的个人

  都无权不经会议讨论就自行做出决定。五要完善决策的责任追

  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相等的原则,明确决策失误所应

  承担的责任。在责任追究方面,法律已明确规定有罢免、免职、

  质询等责任形式,同时应当启动引咎辞职、自愿辞职等简易方便的责

  任形式,并将这些责任形式与决策失误相挂钩。3、弘扬求真务

  实精神,抓好民主决策各个环节的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是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实现政绩的根本

  途径和方法。民主决策的各个环节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关

  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检验是

  否做到三个符合。

  即各级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

  是否符合依法行政要求,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多

  数群众的意愿。二是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改

  革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的程度,制定一项政策要充分考

  虑其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

  术条件和对今后的影响等。三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本

  部门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和精神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

  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既

  要防止和反对借口地方或部门的特殊性或创造性开展工作搞上有政

  策下有对策的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和反对盲目跟风、

  唯书唯上的倾向。要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始终保

  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

  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紧紧抓住当前

  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切实在实现好、

  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对领导干部

  的民主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证。

  要

  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

  组织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

  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消除监督管理的死角。具体要做到把握

  一个关键,突出二个层次,抓住三个环节。1、把握一个关键。

  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如果只凭个人或少数人的

  经验决定重大问题难免要发生失误。因此,围绕重大决策、重

  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如何切

  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班子成员之

  间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首先,一把手要有很强的民主意识,

  善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这是民主能否落实的关键。在

  主持党委的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查研究,注意倾听

  方方面面的呼声;在党委议题形成后,提前征求委员的意见,给委员

  充分的酝酿时间;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自觉地以平等一员的

  身份参与决策,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欢迎不同意见,在处理个人与组

  织的关系中,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制度约束之下。第

  二,班子其他成员要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在日常工作中,委员应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积极主动地多提建设性

  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

  自己的意见,为集体决策献计献策。第三,要认真开好领导干

  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相互谈心和批评,

  坚持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开诚布公,推己及人,消除分歧,

  消除误会,达到党委成员政治、思想、行动上的真正一致和团结。

  2、突出二个层次。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即由纪检监察机关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下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积极探索

  与人大、司法监督联动机制。如开展巡视工作,逐步在层次上

  延伸和内容上扩展,及时纠正和防范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促进领导

  干部廉政勤政。

  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

  坚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不廉洁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严

  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坚决查

  办,不得推拖不管,更不允许压案不查。对办案不力的地方和

  部门要限期纠正,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甚至干扰办案的要追究责

  任。二是群众对领导的监督。首先,通过民主评议实施监

  督。实行述廉、评廉、考廉制度,将评议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

  部的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对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

  社会服务单位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并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体现对权力

  运行的监督。其二,通过政务公开实施监督。各级政府及

  部门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行民主监

  督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涉及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项都要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其三,通过信访工作实施监督。健全信访举报管理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保证信访举报事项件件有着落,使群众举报的问题得到认真处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同时对领导干部的作为实施有效监督。3、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事前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进取心和工作干劲要给予充分鼓励,大力支持,但一定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该提醒的提醒,该泼冷水的泼冷水。在组织换届、考察班子、了解干部的时候,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蓝图、设计和观点,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顾及面子,一味迁就或迎合。二是事中监督。对领导干部实施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工作过程中的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要尽可能地了解掌握,特别是要以法律的尺度,看是否做到依法行政,必要时要予以指导、引导。对那些已经存在问题或为创政绩而不择手段的干部,可以通过考察反馈、任前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函询等形式进行提醒、教育和纠正。同时,要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对群众反映或干部考察等渠道发现的问题,在坚持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批评、诫勉、警告等挽救性措施,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三是事后监督。通过年度考核、来信来访、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业绩,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处理,因假升迁

  的要坚决撤下来。

  

  

篇三: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学习中共党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为民办事落到实处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称《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厚植为民情怀,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在“实”字、贵在“实”字,能否把为民办事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干部内心怎样看待“实”、怎样理解“实”。政绩观作为干部对政绩的总体认识尤为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根本问题,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为时代开新局。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民办事作为最根本的政绩。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金山银山不如群众的绿山,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当前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对未来的发展道路,群众内心期待满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不忘“人民”这个根、“人民”这个本。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把发展目光放在群众幸福需求上,把赤子之心融入群众切实困难里,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推动“所育”“所得”“所医”向“优育”“厚得”“良医”转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切实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真抓实干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求真务实、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向贫困宣战到与疫情赛跑,从与洪水较量到向振兴出发,每一个胜利都来之不易,每一个梦想都全员努力。干部干部,干字当头。领导干部干出成绩

  没有捷径可寻,没有弯道可超,唯有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明白靠真抓实干树政绩的这一重要思想,坚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注重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华的民族振兴,中国的人民幸福,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舍我其谁的信心、勇当先锋的决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以真抓实干的政绩检验为民服务的成绩,实现社会各领域事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民办事、坚持真抓实干、坚持选人用人正确方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任接着一任、一步接着一步,切实把为民办事落到实处,让人民幸福成为最大的政绩。

  

  

篇四: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政绩观研讨材料

  完善三个民主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黄良国(2004年9月6日)政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组织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熟悉和态度。对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民主化之路,完善“三个民主机制”。一、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人用人导向确立好。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重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予以表彰和重用;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但没有把握科学方法的,要热情地予以帮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平,无所作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或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人果断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实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实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果断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2、完善民主考评体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足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和“隐”绩的考评。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好民主的科学的考评体系,因此,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主体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应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成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GDP,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指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指标的权重。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治理法、要害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

  考核。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考评结果。三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价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评价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3、推进民主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民主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治理方式从以职务治理为主向以职责治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心“51”文件和省

  委的五个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民主化改革。一方面规范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根据全委会成员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民主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参与面,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民主选拔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索运用民推竞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在法律框架内实行民主决策。透析安徽的王怀忠腐败案、江苏的铁本事件等案例,其“形象工程”能够上马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做到依法决策,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有的抓工作“错位”,习惯把本级领导机关看作是法规制度的决策层而非执行层,热衷于离开法规制度另搞新口号、新规定;有的抓工作“越位”,往往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抓工作“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干部队伍建设。为此,我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确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角色意识,从“错位”的地方“让位”。各级领导机关都要自觉把本级作为法规制度的执行层,作决策时要考虑法律法规的依据,开展工作要多在认真落实法

  律法规上想办法,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厉性,不要在追求出名挂号上费心思,不能超越法律法规标新立异,追求轰动效应,搞短期行为。二是强化职责意识,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赋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下级的权力要还给下级,该下级作主的事情不要管,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重点要做好对基层减压、解难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使许多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要害要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一要营造民主氛围,形成多方面参与决策的格局。在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懂行的专家说话,必要时应邀请多家咨询机构参与,开阔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如通过建立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界限,聘请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使政府决策咨询建立在相互补充启发、有所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二要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已有的制度,健全政府热线、人大代表接待日、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意测验制度、舆论调查制度等。例如,城市改造、水库移民应当有规划中搬迁地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国企改制应当有工会、职工代表参加,制定工商治理制度应当有企业参加,确保利益相关方、受损方能够参与决策过程。三要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和阶段性方案都应当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布;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及行业领域的决策,都应事先通知

  有关方面。例如,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或设立政府信息咨询站点,制度化地公布政府决策信息,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各种实际问题。四要健全民主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各级行政决策机构应当在首长负责制的法定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明确界定应经会议讨论的事项范围。凡属规定应由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都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包括行政首长在内的个人都无权不经会议讨论就自行做出决定。五要完善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相等的原则,明确决策失误所应承担的责任。在责任追究方面,法律已明确规定有罢免、免职、质询等责任形式,同时应当启动引咎辞职、自愿辞职等简易方便的责任形式,并将这些责任形式与决策失误相挂钩。3、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抓好民主决策各个环节的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民主决策的各个环节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要害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检验是否做到“三个符合”。即各级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是否符合依法行政要求,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二是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改革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的程度,制定一项政策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市场前

  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和对今后的影响等。三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心宏观政策和精神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既要防止和反对借口地方或部门的非凡性或创造性开展工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和反对盲目跟风、唯书唯上的倾向。要继续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紧紧抓住当前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切实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消除监督治理的死角。具体要做到把握一个要害,突出二个层次,抓住三个环节。1、把握一个要害。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假如只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决定重大问题难免要发生失误。因此,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害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首先,一把手要有很强的民主意识,善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这是民主能否落实的要害。在主持党委的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查研究,注重倾听方方面面的呼声;在党委议题形成后,提前征求委员的意见,给委员充分的酝酿时间;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自觉地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决策,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欢迎不同意见,在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中,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制度约束之下。第二,班子其他成员要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在日常工作中,委员应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积极主动地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集体决策献计献策。第三,要认真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相互谈心和批评,坚持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开诚布公,推己及人,消除分歧,消除误会,达到党委成员政治、思想、行动上的真正一致和团结。2、突出二个层次。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即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治理权限,对下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积极探索与人大、司法监督联动机制。如开展巡视工作,逐步在层次上延伸和内容上扩展,及时纠正和防范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坚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不廉洁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果断查办,不得推拖不管,更不答应压案不查。对办案不力的地方和部门要限期纠正,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甚至干扰办案的要追究责任。二是群众对领导的监督。首先,通过民主评议实施监督。实行述廉、评廉、考廉制度,将评议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对执法机关、经济

  治理部门和社会服务单位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并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体现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其二,通过政务公开实施监督。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涉及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项都要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

  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其三,通过信访工作实施监督。健全信访举报治理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保证信访举报事项件件有着落,使群众举报的问题得到认真处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同时对领导干部的作为实施有效监督。3、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事前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进取心和工作干劲要给予充分鼓励,大力支持,但一定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该提醒的提醒,该泼冷水的泼冷水。在组织换届、考察班子、了解干部的时候,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蓝图”、“设计”和“观点”,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顾及面子,一味迁就或迎合。二是事中监督。对领导干部实施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工作过程中的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要尽可能地了解把握,非凡是要以法律的尺度,看是否做到依法行政,必要时要予以指导、引导。对那些已经存在问题或为创政绩而不择手段的干部,可以通过考察反馈、任前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函询等形式进行提醒、教育和纠正。同时,要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对群众反映或干部考察等渠道发现的问题,在坚持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批评、诫勉、警告等拯救性措施,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三是事后监督。通过年度考核、来信来访、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业绩,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处理,因假升迁的要果断撤下来。

  

  

篇五: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材料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不仅办不好事业,还损害了党的形象;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

  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事实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政绩最终都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经济和社会发展好与不好,应该是实践说了算,应该是群众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篇六: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讨专题研讨材料

  完善九个民主机制;;;树立实事求是的政绩观

  黄良国

  (2021年9月6日)

  ;

  政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非常重要长远目标,是党组织技术标准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技术规范,也是干部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基层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才干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民主化之路南,完善“三个民主机制”。

  一、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党组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坚持真才实学原则,把选人用人核心理念确立好。不断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减退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部选进机关干部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办到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为官的基层干部要予以表彰和重用;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显现出来但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要热

  情地予以帮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着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平,无所作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更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切实或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人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须要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

  2、完善民主考评保障体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所,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民主评议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和“隐”绩的考评。出现明显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未的好民主的科学建立考评体系,因此,引导要鼓励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坚持原则体系,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市场主体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棒,考核评价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核评价指标时应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广大职工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成为考核指标。考核评价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评定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突出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GDP,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转型指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数值的权重。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

  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工具进行考核。分析方法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数目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机关干部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绩效评价结果。三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论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泛有的放矢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绩效评价评价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知晓。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不断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3、推进民主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推进民主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管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央“5+1”文件和其后省委的五个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民主化改革。一方面规范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根据全委会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加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民主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参与面,进一

  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曾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民主选拔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开展选人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求运用民推竞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促使将令干部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1、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法律条文在法律框架内实行民主决策。透析安徽的王怀忠腐败案、江苏的铁本事件等案例,其“形象工程”能够上马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其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做到依法决策,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有的抓工作“错位”,饮食习惯把本级领导机关看作是法规制度的决策层而非执行层,热衷于离开法规制度另搞新口号、新规定;有的抓工作“越位”,往往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抓工作“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行。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组织工作落实、损害工作作风建设。为此,我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确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角色意识,从“错位”的地方“让位”。各级领导机关都要各级自觉把省直作为法规制度的执行层,作相关政策决策时要考虑法律法规的依据,开展工作要多在认真落实法律法规上想办法,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不要在世界闻名追求多产挂号上费心思,不能超越法律法规非正统,追求轰动效应,搞短期行为。二是强化职责意识,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赋予的自主权、职责和任务开展组织工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下级自主权的权力要还给下级,该下级作主的小事不要管,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

  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重点要做好对基层短果、解难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和创造性。

  2、健全各项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使许多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要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关键要健全民主的决策民主自由机制。一要营造民主氛围,形成多方面参与全局的格局。在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懂行的专家说话,必要时应邀请多家咨询机构参与,开阔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全面落实决策的科学化。如通过建立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界限,聘请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使政府决断咨询建立启蒙在相互补充启发、略为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二要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要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逐步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已有的制度,健全政府热线、人大代表接待日、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设,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意测验制度、舆论调查制度等。例如,城市改造、水库移民应当有规划中搬迁地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国企改制应当有工会、职工代表参加,实施工商管理制度应当有企业上市公司参加,确保利益相关方、受损方能够参与重大决策过程。二要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软性处理过程始终做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即使和阶段性方案都应当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布;凡是涉及公众自身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发觉;凡是涉及行业交叉学科的决策,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例如,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应当或设立政府信息咨询站点,制度化地公布政府决策信息,回答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各种实际风险问题。四要健全民主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各级行政决策机构应当在首长负责制的法定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明确事由界定应经会议展开讨论的事项范围。凡属规定应由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都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包括行政首长在内个人的都无权不经会议进行讨论就自行做出决定。五要完善决策程序的政治责任责任追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

  权责相等的原则,功亏一篑明确决策失误所应承担的责任。在责任追究方面,法律却未明确规定有罢免、免职、质询等责任形式,同时应当正式发布引咎辞职、自愿地辞职等简易方便的责任形式,并将这些责任形式与决策失误相挂钩。

  3、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抓好民主决策各个方面的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作风坚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顺利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民主决策的各个环节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宏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具体到实际基层工作中,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抽样是否做到“三个符合”。即工作部门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是否符合依法行政明确要求,是否符合符合国际自然规律和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二是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改革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的程度,制定一项新政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投资应充分考虑其前景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和对今后的影响等。三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和灵性的统一;创造性开展想象力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既要防止和反对佯装地方或部门的特殊性或创造性开展教育工作工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和反对盲目跟风、唯书唯上的倾向。要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紧紧抓住当前颇为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切实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人民根本利益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干部引领党组织正确的政绩观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执法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确保。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不断加强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督不

  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避免出现监督管理的死角。具体要做到把握一个关键,突出二个层次,抓住三个环节。

  1、把握一个关键。市场经济集体主义条件下情形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如果只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决定重大问题难免要发生失误。因此,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要切实加强加强整党建设,把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工作落实得力到位。首先,一把手要有很强的民主意识,善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这是民主能否落实的关键点。在主持党委的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查研究,注意表达意见方方面面的呼声;在党委议题形成后才,提前征求常委的意见,给委员充分的酝酿时间;在党委讨论断然重大问题时,自觉地以平等决策一员的身份参与决策,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欢迎不同意见,中所在处理商业性与组织的关系中,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制度建设约束之下。第二,班子其他成员要有的民主参与意识,毫无疑问做到畅所欲言。在日常工作中,委员应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积极主动地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讨论断然重大问题时,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奥皮尔河决策献计献策。第三,要认真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相互谈心和嘲讽,坚持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开诚布公,推己及人,消除分歧,消除误会,达到党委成员政治、思想、行动上的真正一致和团结。

  2、突出二个层次。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即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计划单列干部管理权限,法制对下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积极探索与人大、司法监督联动机制。如开展巡视工作,逐步在上时层次上延伸和内容上扩展,及时贪污腐败纠正和防范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坚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不廉洁问题道德教育解决在萌芽状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坚决查办,不得推拖不管,更不会允许压案不查。对办案不力的地方和部门要限期申明纠正,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甚至干扰办案

  的要追究责任。二是群众对领导的监督。首先,通过民主评议实施监督。实行述廉、评廉、考廉制度,将评议考核结果政风纳入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对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管理模式社会服务单位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并与舆论监督紧密结合,体现对权力运行的监察。其二,通过政务公开实施监督。的政府及部门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政治文明建设各级重要内容和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涉及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国民事项都要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程序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积极作用。其三,通过信访工作实施监督。健全信访举报管理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保证信访举报事项件件有着落,使群众举报的问题得到问题认真处理,风险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同时对领导干部的作为实施有效监督。

  3、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事前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进取心和工作干劲要给予在工作中充分鼓励,大力支持,但一定要弄清行使权力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该提醒的提醒,该泼冷水的泼冷水。在组织换届、考察班子、了解干部的时候,对一些中曾干部头脑中均不切实际的“蓝图”、“设计”和“观点”,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顾及面子,一味迁就或迎合。二是事中监督。对领导干部实施领导高层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工作过程中的预防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要尽可能地了解认清,特别是要以法律的尺度,看是否达致依法行政,除非时要予以指导、引导。对那些存在问题或为创政绩而不择手段的干部,可以通过考察反馈、任前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区别情况等形式进行提醒、教育和纠正。同时,要从关心爱护年轻干部出发,对群众反映或干部考察等渠道发现的,在坚持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批评、诫勉、警告等挽救性举措,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频生大错。三是事后监督。通过年度考核、来信来访、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中报,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违法乱纪的要予以处理,因假进升的要坚决撤下来。

  

  

篇七: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讨材料(1)

  完善三个**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黄良国(20XX年9月6日)政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

  取得的绩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组织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化之路,完善“三个**机制”。

  一、完善**选拔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人用人导向确立好。完善**选拔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

  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予以表彰和重用;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但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要热情地予以帮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平,无所作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或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人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

  2、完善**考评体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和“隐”绩的考评。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好**的科学的考评体系,因此,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观公正**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主体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

  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应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成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gdp,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指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指标的权重。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考核。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测评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考评结果。三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价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评价者的代

  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3、推进**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管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央“5+1”文件和省委的五个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化改革。一方面规范全委会成员**推荐提名制度,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根据全委会成员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参与面,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评议、**测评、**推荐(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

  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选拔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索运用民推竞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和人民**,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二、完善**决策机制,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在法律框架内实行**决策。透析安徽的王怀忠腐败案、江苏的铁本事件等案例,其“形象工程”能够上马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做到依法决策,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有的抓工作“错位”,习惯把本级领导机关看作是法规制度的决策层而非执行层,热衷于离开法规制度另搞新口号、新规定;有的抓工作“越位”,往往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抓工作“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干部队伍建设。为此,我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确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角色意识,从“错位”的地方“让位:级领导机关都要自觉把本级作为法规制度的执行层,作决策时要考虑法律法规的依据,开展工作要多在认真落实法律法规上想办法,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不要在追求出名挂号上费心思,

  不能超越法律法规标新立异,追求轰动效应,搞短期行为。二是强化职责意识,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赋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下级的权力要还给下级,该下级作主的事情不要管,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重点要做好对基层减压、解难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使许多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性,关键要健全**的决策机制。一要营造**氛围,形成多方面参与决策的格局。在决策中要充分发扬**,让懂行的专家说话,必要时应邀请多家咨询机构参与,开阔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如通过建立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界限,聘请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使政府决策咨询建立在相互补充启发、有所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二要畅通**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已有的制度,健全政府热线、人大代表接待日、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意测验制度、舆论调查制度等。例如,城市改造、水库移民应当

  有规划中搬迁地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国企改制应当有工会、职工代表参加,制定工商管理制度应当有企业参加,确保利益相关方、受损方能够参与决策过程。三要实现**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和阶段性方案都应当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布;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及行业领域的决策,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例如,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或设立政府信息咨询站点,制度化地公布政府决策信息,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各种实际问题。四要健全**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各级行政决策机构应当在首长负责制的法定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明确界定应经会议讨论的事项范围。凡属规定应由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都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包括行政首长在内的个人都无权不经会议讨论就自行做出决定。五要完善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相等的原则,明确决策失误所应承担的责任。在责任追究方面,法律已明确规定有罢免、免职、质询等责任形式,同时应当启动引咎辞职、自愿辞职等简易方便的责任形式,并将这些责任形式与决策失误相挂钩。

  3、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决策各个环节的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决策的各个环节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弘扬求真

  务实的作风。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检验是否做到“三个符合”。即各级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是否符合依法行政要求,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二是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改革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的程度,制定一项政策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和对今后的影响等。三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和精神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既要防止和反对借口地方或部门的特殊性或创造性开展工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和反对盲目跟风、唯书唯上的倾向。要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紧紧抓住当前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切实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三、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

  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消除监督管理的死角。具体要做到把握一个关键,突出二个层次,抓住三个环节。

  1、把握一个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如果只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决定重大问题难免要发生失误。因此,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要加强**集中制建设,把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首先,一把手要有很强的**意识,善于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是**能否落实的关键。在主持党委的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查研究,注意倾听方方面面的呼声;在党委议题形成后,提前征求委员的意见,给委员充分的酝酿时间;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自觉地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决策,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欢迎不同意见,在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中,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制度约束之下。第二,班子其他成员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在日常工作中,委员应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积极主动地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集体决策献计献策。第三,要认真开好领导干部**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相互谈心和批评,坚持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开诚布公,推己及人,消除分歧,消除误会,达到党委成员政治、思想、行动上的真正一致和团结。

  2、突出二个层次。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即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下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积极探索与人大、司法监督联动机制。如开展巡视工作,逐步在层次上延伸和内容上扩展,及时纠正和防范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坚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不廉洁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坚决查办,不得推拖不管,更不允许压案不查。对办案不力的地方和部门要限期纠正,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甚至干扰办案的要追究责任。二是群众对领导的监督。首先,通过**评议实施监督。实行述廉、评廉、考廉制度,将评议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对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单位开展行风**评议,并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体现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其二,通过政务公开实施监督。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行**监>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涉及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项都要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其三,通过信访工作实施监督。健全信访举报管理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保证信访举报事项件件有着落,使群众举报的问题得到认真处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同时对领导干部的作为实施有效监督。

  3、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事前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进取心和工作干劲要给予充分鼓励,大力支持,但一定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该提醒的提醒,该泼冷水的泼冷水。在组织换届、考察班子、了解干部的时候,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蓝图”、“设计”和“观点”,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顾及面子,一味迁就或迎合。二是事中监督。对领导干部实施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工作过程中的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要尽可能地了解掌握,特别是要以法律的尺度,看是否做到依法行政,必要时要予以指导、引导。对那些已经存在问题或为创政绩而不择手段的干部,可以通过考察反馈、任前谈话、参加**生活会、组织函询等形式进行提醒、教育和纠正。同时,要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对群众反映或干部考察等渠道发现的问题,在坚持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批评、诫勉、警告等挽救性措施,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三是事后监督。通过年度考核、来信来访、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业绩,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处理,因假升迁的要坚决撤下来>

  

  

篇八: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讨材料

  完善三个民主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黄良国

  (201X年9月6日)

  政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组织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民主化之路,完善“三个民主机制”。

  一、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人用人导向确立好。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

  1

  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予以表彰和重用;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但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要热情地予以帮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平,无所作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或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人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

  2

  2、完善民主考评体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和“隐”绩的考评。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好民主的科学的考评体系,因此,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主体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应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成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GDP,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指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指标的权

  3

  重。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考核。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考评结果。三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价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评价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发

  4

  展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3、推进民主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民主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管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央“5+1”文件和省委的五个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民主化改革。一方面规范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根据全委会成员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民主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参与面,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

  5

  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民主选拔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索运用民推竞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在法律框架内实行民主决策。透析安徽的王怀忠腐败案、江苏的铁本事件等案例,其“形象工程”能够上马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做到依法决策,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有的抓工作“错位”,习惯把本级领导机关看作是法规制度的决策层而非执行层,热衷于离开法规制度另搞新口号、新规定;有的抓工作“越位”,往往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抓工作“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干部队伍建设。为此,我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

  6

  首先确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角色意识,从“错位”的地方“让位”。各级领导机关都要自觉把本级作为法规制度的执行层,作决策时要考虑法律法规的依据,开展工作要多在认真落实法律法规上想办法,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不要在追求出名挂号上费心思,不能超越法律法规标新立异,追求轰动效应,搞短期行为。二是强化职责意识,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赋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下级的权力要还给下级,该下级作主的事情不要管,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重点要做好对基层减压、解难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使许多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关键要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一要营造民主

  7

  氛围,形成多方面参与决策的格局。在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懂行的专家说话,必要时应邀请多家咨询机构参与,开阔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如通过建立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界限,聘请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使政府决策咨询建立在相互补充启发、有所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二要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已有的制度,健全政府热线、人大代表接待日、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意测验制度、舆论调查制度等。例如,城市改造、水库移民应当有规划中搬迁地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国企改制应当有工会、职工代表参加,制定工商管理制度应当有企业参加,确保利益相关方、受损方能够参与决策过程。三要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和阶段性方案都应当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布;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及行业领域的决策,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例如,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或设

  8

  立政府信息咨询站点,制度化地公布政府决策信息,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各种实际问题。四要健全民主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各级行政决策机构应当在首长负责制的法定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明确界定应经会议讨论的事项范围。凡属规定应由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都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包括行政首长在内的个人都无权不经会议讨论就自行做出决定。五要完善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相等的原则,明确决策失误所应承担的责任。在责任追究方面,法律已明确规定有罢免、免职、质询等责任形式,同时应当启动引咎辞职、自愿辞职等简易方便的责任形式,并将这些责任形式与决策失误相挂钩。

  3、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抓好民主决策各个环节的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民主决策的各个环节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检验是否做到“三个符合”。即各级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是否符合依法行政要求,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

  9

  际,是否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二是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改革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的程度,制定一项政策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和对今后的影响等。三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和精神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既要防止和反对借口地方或部门的特殊性或创造性开展工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和反对盲目跟风、唯书唯上的倾向。要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紧紧抓住当前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切实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的作用,切

  10

  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消除监督管理的死角。具体要做到把握一个关键,突出二个层次,抓住三个环节。

  1、把握一个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如果只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决定重大问题难免要发生失误。因此,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首先,一把手要有很强的民主意识,善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这是民主能否落实的关键。在主持党委的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查研究,注意倾听方方面面的呼声;在党委议题形成后,提前征求委员的意见,给委员充分的酝酿时间;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自觉地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决策,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欢迎不同意见,在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中,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制度约束之下。第二,班子其他成员要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在日常工作中,委员应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积极主动地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集

  11

  体决策献计献策。第三,要认真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相互谈心和批评,坚持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开诚布公,推己及人,消除分歧,消除误会,达到党委成员政治、思想、行动上的真正一致和团结。

  2、突出二个层次。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即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下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积极探索与人大、司法监督联动机制。如开展巡视工作,逐步在层次上延伸和内容上扩展,及时纠正和防范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坚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不廉洁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坚决查办,不得推拖不管,更不允许压案不查。对办案不力的地方和部门要限期纠正,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甚至干扰办案的要追究责任。二是群众对领导的监督。首先,通过民主评议实施监督。实行述廉、评廉、考廉制度,将评议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对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单位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并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体现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其

  12

  二,通过政务公开实施监督。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涉及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项都要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其三,通过信访工作实施监督。健全信访举报管理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保证信访举报事项件件有着落,使群众举报的问题得到认真处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同时对领导干部的作为实施有效监督。

  3、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事前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进取心和工作干劲要给予充分鼓励,大力支持,但一定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该提醒的提醒,该泼冷水的泼冷水。在组织换届、考察班子、了解干部的时候,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蓝图”、“设计”和“观点”,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顾及面子,一味迁就或迎合。二是事中监督。对领导干部实施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工作过程中的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要尽可能地了解掌握,特别是要以法律的尺度,看是否做到依法行政,必要时要予以指导、引导。对那些已经存在问题或为创政绩而不择手段的干部,可以通

  13

  过考察反馈、任前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函询等形式进行提醒、教育和纠正。同时,要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对群众反映或干部考察等渠道发现的问题,在坚持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批评、诫勉、警告等挽救性措施,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三是事后监督。通过年度考核、来信来访、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业绩,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处理,因假升迁的要坚决撤下来。

  14

  

  

篇九: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全文共计1543字

  基层干部政绩观偏差的观察与思考材料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绩观决定了平时的工作取向,对整个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在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交流过程中,发现少数同志在为谁创造政绩、如何树立政绩等观念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

  一是树立政绩的意识存在偏差,体现在过于求稳,造成发展滞缓。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稳定,只要不出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许多基层干部基于前些年的工作教训,认为开拓性地抓发展、抓调整,难免会冒一定的风险,既然如此,不如得过且过,稳中求“升”,有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没有任何起色。二是创造政绩的方式存在偏差,体现在脱离实际,违背发展规律。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到一个新的地方以后,为了突出本人的工作,喜欢将前任的发展思路丢在一边,另起炉灶,人为地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连贯性;有的忽视群众的创造性,仅凭个人好恶和意愿,从主观上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事与愿违。三是追求政绩的目的存在偏差,体现在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发展。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多,更热衷于向领导邀功请赏,喜欢超越现实条件,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和指标,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为在短期内出效果、出政绩,忽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

  1

  全文共计1543字

  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政绩观念上出现的一些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思想观念方面存在问题。个别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的目的更多地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围绕个人升迁做打算,而不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以这种思想为基础产生的政绩观,势必偏离正确的轨道。二是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缺陷。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过多偏重经济建设内容,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占的份额偏少;考核标准比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许多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就是围绕着上级领导转;考核项目过于繁杂、笼统,考核方法简单死板,效率低下;有的地方看政绩仅仅凭数字说话,将政绩绝对化,造成频频出现数字政绩、虚假政绩。三是选拔任用环节需要改进。干部政绩考核与选拔任用衔接不够紧密,有时选任干部让年龄、资格、学历等硬框框成为了更重要的因素;有的地方调整乡镇干部没有严格按届期来,不利于干部政绩的科学评估;三年一届的乡镇班子任期偏短,不利于干部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作长远打算,扎根一个地方工作。

  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广大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以解决。一是要加强宗旨教育,解决好“为谁创政绩”的问题。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创造工作成绩的实践中去。二是改进考核机制,解决好“如何评价政绩”的问题。考核干部政绩时,既要了解当前工作,又要注重了解前些年的工作,通过回访考察、离任后测评等办法,看任期

  2

  全文共计1543字

  工作的后续效果;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创新精神,区别好在不同工作基础上创造政绩的大小以及个人在创造政绩中所起的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有真正的发言权,将群众对干部政绩的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三是强化作风建设,解决好“如何创造政绩”的问题。要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坚持从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要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做到懂农村、交贫友、办实事,自觉地把自己与农村、农民融为一体,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农民群众拥护和满意的政绩。四是转变工作思路,解决好“创造何种政绩”的问题。通过普及教育,使基层干部正确处理开拓进取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近期成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个人进步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认真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创造经济发展、群众舒畅、环境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3

  

  

篇十: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作为基层工作者政策落地的执行者通过学习将认真贯彻落实铆足干劲奋力冲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振干部作风在脱贫攻坚关键期抓好帮扶落实让群众得实惠与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与疫情斗争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牢牢掌握打赢脱贫攻坚战主动权制胜权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奋力打造城乡社会治理新样板在夺取脱贫攻坚最后总攻全面胜利中挥洒汗水

  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发言提纲

  研讨发言提纲-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如何履职担当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必须夺取全面胜利。要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奋力冲刺90天,坚决打赢总攻歼灭战,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州、县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抓好工作落实。剩下3个月的时间,是夺取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的冲锋时刻,要认真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和驻村干部一道,把孙志刚书记的讲话精神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按照帮扶计划把工作落细落实,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智慧力量。”作为基层工作者、政策落地的执行者,通过学习,将认真贯彻落实,铆足干劲、奋力冲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振干部作风,在脱贫攻坚关键期,抓好帮扶落实,让群众得实惠,与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与疫情斗争,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牢牢掌握打赢脱贫攻坚战主动权、制胜权,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奋力打造城乡社会治理新样板,在夺取脱贫攻坚最后总攻全面胜利中挥洒汗水。切实加强政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采取最贴近农村实际的方式,帮群众算好经济账,让群众接受政策、理解政策,将上级政策宣传到位,干部帮扶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解放思想提境界真抓实干促高质量发展改革的突破、经济的发展、各项事业的进步,都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我们抓工作,抓发展,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思想破冰,行动才可能突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我们只有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狠下功夫,着力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才能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思路的大转变,以此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XX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解放思想要登高望远、谋划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是要有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

  1

  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树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长效机制和政绩观,做到既开拓创新又精准发力,既大刀阔斧又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实现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

  解放思想要聚焦问题、敢破敢立。找准问题是解放思想的起点,解决问题是目的。要坚持问题导向,冲破障碍,打破桎梏,以思想大解放引领经济大发展。一是破除安于现状的观念、树立奋发有为的担当意识。解放思想,就是要引导

  -1果之花。敢干,就是敢闯,敢试,敢冒,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当然,“敢干”不是虚干、蛮干,而是要实干、会干。实干,就是想到了想好了,立即就干、主动地干、勇敢地干;

  会干,就是要科学地干,干出样子,干出成效,干出业绩解放思想要敢于担当、真抓实干。要把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放在敢于担当上,落实到真抓实干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都应懂得担当就是责任,尽责就是担当,坚决克服只想保“位子”、不去挑“担子”,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和行为。党员干部通过思想大解放、理念大更新、灵魂大革命,开阔眼界思路,立足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更要坚定不移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善于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勇于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勤于在工作落实上“钉钉子”,更好地推动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思想再解放,这不仅是“头脑风暴”,更是实际工作,是创造所有奇迹的根源。历史一次次昭示,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草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功,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大声疾呼,到习近平总书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铮铮誓言,从小岗村的“包干契约”,到全面深化革“啃最难啃-3“解放思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结合我自身的工作实际,下面对于“解放思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我谈谈

  2

  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教育从热爱学生开始平时我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备课时想着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这个难点,怎

  样才能易于接受,有几种方案可以帮助突破。有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来说认为这个不难,学生应该会,但经过检查学生未必真正掌握,这就要求自己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调整自己的备课方案,提高教学效果。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既要把学生当做学生,还要把学生当做朋友,乐于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有的同学把自己的烦恼写给我或讲给我听,我也尽力地开导他们,是他们全力投入学习。

  二、干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教师,就必须是教育教学的能手。为此我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思想品德学科是和国家政治紧密相连的,随时关注国家大事、路线方针政策,用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特别是面对毕业生,我总是根据本科每年的中考信息,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关注新的知识。面对众多的模拟题,我总是先跳进题海,自己先做,看看哪套题、那几个题有价值,进行精选,然后再适当调整,才让学生做,只有教师跳进题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三、做好分管工作,有良好的奉献心态。“学校发展,人人有责”,学校的发展是每个个体的发展,是无数个细微发展的有机组合。我们要主动承担责任,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我们要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誉观和集体观,强化团队精神和敬业意识,充分发扬干事创业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高效率,多创新。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踏实工作;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要鼓足干劲。

  3

  只要我们努力干好工作,赢得学生的爱戴,赢得家长的信赖,就能实现自身价值,就能为学校的大发展做贡献。

  面对学校发展的大好机遇,面临新的教育任务对我们提出的挑战,我感到重任在肩,征途漫漫。“学校发展我受益,我与学校共奋进”,让我们用满腔的热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所令社会承认、家长放心、学生乐学的学校,让学校实现新的大跨越、大发展。

  聂家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解放思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专题研讨发言材料聂家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霍键“我为高质量发展献良策”发言材料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今天是读书班的最后一天,也是第三次进行研讨交流,此次读书班机会难得,通过三天静下心来学习、潜下心来思考,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谈认识、找差距、明方向,特别是与第10研讨组各位同志分享学习心得、认识体会,学习各位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较高的学习质量,感触颇深、收获颇丰。结合今天的研讨主题,再简要向大家作汇报交流。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召开的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三个问题直击人心,发人深省。“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这是奋斗之问、信念之问,更是初心之问、使命之问。中国革命史是一部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一次又一次英勇奋起,归根到底是他们拥有忠贞不二的坚定信仰和始终如一的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他们用坚守初心、意志如山的品格,在信仰的灯塔下,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用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我们要从对革命先辈的追思和缅怀中,深刻感受到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对革命先辈的敬意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回顾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清醒地认识

  4

  到我们应该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伟大使命。当前,☆正处于决战生态保护的关键历史时期,处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守初心、苦干实干,认真对照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在把☆打造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中,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跨越发展大局,聚力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四件大事,聚焦主业抓落实,对标要求当先锋,讲实干、重实践,求实效、抓落实,为推动全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要深刻认识“为何要担当”,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于需要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沉下身子、扎根基层,担当尽责、主动作为,作出“三个表率”,才能真正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和初心。要争当讲规矩的表率,对标新精神新要求,深入查找和解决认识上不到位、行动上不自觉、发展上不相符的地方,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争当讲作为的表率,始终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主动亮剑,面对困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用心用情用力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抓好行业部门重点工作。要争当讲革新的表率,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紧盯“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二要深刻认识“为了谁担当”,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作出的精彩诠释和坚定誓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工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要深化日常调研,把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贯彻于工作决策、执行的全过程,经常深入基础、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工作。特别要立足行业实

  5

  际,强化问题导向,站在住建部门的角度,要多到☆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农危改、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多到☆、☆等县开展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管理工作,多到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集中的地区开展工作,等等,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基层工作情况和群众诉求,摸清家底,找准制约工作推进的根源性问题,为决策执行提供参考。要强化工作实效,要时刻牢记为民宗旨,以为民尽责、为民谋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调查研究、联系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调研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作安排,自定时间、自定路线、自选地点,直面群众、直面问题,立足于做小事,从老百姓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从老百姓最烦最怨的问题改起,能解决的立即办,不能立即解决的分批办,要把调研发现问题、群众反映问题作为工作开展的主要攻坚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三要深刻认识“用什么担当”,着力提升政治素质。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考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等新精神新要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用心体会、用情感受、用力贯彻。学习要走深,深研细悟学,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精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着重掌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走心,贵在真信。学习要入脑,做到刻印在心、立根固本,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并转化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学习要落实,主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向、找方法、找路子,努力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四要深刻认识“怎么样担当”,锤炼苦干实干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面对全州决战生态保护、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要争当新时代☆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必须要把初心使命变成敢担当、勇创新的精气神和能

  6

  攻坚、善作为的落实力,将主题教育的成效切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立足住房城乡部门职能职责,聚焦当前全州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抓好州委、州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要打好经济运行攻坚战,全年全系统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完成房地产从业人员(错季)增速☆%、房地产从业人员劳动报酬(错季)增速☆%以上,加速冲刺力争完成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以上、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以上。要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逐一梳理全州房地产、棚改、市政和村镇建设等方面☆个☆万元以上在建、续建、新建重大项目,重点紧盯目前仍推进缓慢的☆个项目,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千方百计推项目、增投资,并破点清面,逐步扩大梳理研究☆万元以下项目,全力以赴推项目、增投资。要聚焦担当攻坚再发力,加快扫尾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扎实做好迎检准备,坚决做到不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为脱贫攻坚的否决项;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变,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为中心任务,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城镇人居环境提升、“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等重点工作,推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努力推动全州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再上台阶、上水平。

  除了以上几点基本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更需要有担当的勇气、担当的精神、担当的状态,必须常怀敬畏之心、常葆清廉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这也是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我们必须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把讲政治、守规矩放在行业系统廉政建设的首要位置、放在个人为官为政的首要位置,做党纪党规的坚定执行者,坚持清正廉洁作表率,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要坚持依法用权,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规章行使权力,切实做到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谨慎用权,做依法用权的“清白人”。要主动接受监督。进一步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养成“愿意监督、适应监督、喜欢监督”的习惯,主动接

  7

  受监督,带头开展监督,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做到阳光用权。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

  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必须课、党性必修课、能力必修课,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在下一步的工作和生活学习中,我将把此次在读书班上汲取的营养、积蓄的力量转化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统筹推进全州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发言提纲第二专题研讨发言提纲(共5篇)8个专题研讨发言提纲(共6篇)专题研讨个人发言提纲(共8篇)优先发展教育专题讨论发言提纲(共4篇)

  8

  

  

篇十一: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政绩观自查材料

  根据支部安排,本人结合岗位和工作实际,开展了政绩观自查,发现政绩观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中做表面文章。对于一些不易凸显亮点、不在考核范围内的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不认真。二是认为得到领导认可就是工作的落脚点,重视领导印象,缺乏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福祉的基本观念。三是工作中胆小怕事,认为稳局面、不出事就是业绩好、政绩好。

  通过对以上偏差的根源分析,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将“领导评价”作为追求业绩政绩的出发点,工作只顾“对上唯上”,不顾“对下唯实”,对具体工作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缺乏为民务实的气度和担当。二思路眼界不宽,能力水平不突出,在工作中满足于已有经验,习惯于走老路,缺乏化解发展中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案件查办、行政许可中不愿创新思路想办法解决问题。三是考核管理指向和选人用人导向有待改进。

  通过对政绩观存在偏差的问题查摆和根源分析,使我深刻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是真正弄清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要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最大的政绩,具体到烟草专卖工作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好为民务实。二是真正弄清依靠谁实现政绩,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要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政绩。三是真正弄清为谁建立政绩,人民是政绩观的主体,要解决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就要坚持“两个始终”:始终践行人民宗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始终坚持人民满意。政绩是大是小、是实是虚,群众自有公正的评价。只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在工作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业绩。四是真正弄清怎样实现政绩。正确的政绩要靠工作来实现,要靠落实来保证。一方面要着力提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要增强执行力。抓落实,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能力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落实抓得越彻底,工作成效就越大,政绩就越突出。五是真正弄清追求什么政绩。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人民群众满意。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树立“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

  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政绩观。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篇十二: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政绩观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讨材料完善三个民主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黄良国(XX年9月6日)政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组织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民主化之路,完善“三个民主机制”。一、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人用人导向确立好。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

  

  性。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予以表彰和重用;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但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要热情地予以帮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平,无所作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或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人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

  2、完善民主考评体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

  

  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和“隐”绩的考评。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好民主的科学的考评体系,因此,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主体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应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成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GDP,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指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指标的权重。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考核。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

  

  民主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考评结果。三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价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评价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3、推进民主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民主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管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央“5+1”文件和省委的五个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

  

  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民主化改革。一方面规范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根据全委会成员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民主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参与面,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民主选拔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索运用民推竞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篇十三: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热点理论素材料热点理论素材料7政绩观理论(一)深入理解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干群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兴旺发达。1.政绩观的内涵和评判标准政绩,即为政之业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看法,包括哪些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对政绩的评判,必须坚持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总之,看政绩决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因为这里面有看得见的“硬件”与看不见的“软件”,还有可量化的政绩和不可量化的政绩,政绩背后的客观条件也不尽相同。一届政府、一个干部的政绩如何,只要把已经做了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自己认为的政绩交给群众,看群众是否赞同,答案就一清二楚。群众是否拥护是衡量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也是评判干部政绩观的最高标准。2.错误政绩观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应当看到,我们绝大多数同志都能正确对待政绩,都想在任时竭尽所能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但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政绩,政绩观出现扭曲和偏差,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突出表现为“六重六轻”,即:①重“显绩”,轻“潜绩”。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②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当前、届内出效益的事情考虑得多,为今后和下届做铺垫的事考虑得少。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③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发展。片面地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理解为抓经济,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一切工作都系在GDP上,围绕GDP转。④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做事情、想问题,只站在本单位、本地区的角度去思考,不从大局着想,不考虑全局利益,有的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来换取局部利益。⑤重“官”意,轻民意。一切都按照领导意旨办事,唯领导是从,唯上级是听,不考虑实际情况,不顾及社情民意,做一些劳命伤财的事,甚至以损害老百姓利益来换取自己的“政绩”。⑥重形式,轻务实。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搞虚假政绩,出“水分”工程。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是一致的——导致形式主义滋生和蔓延。一是图虚名,招实祸,误党误国;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形成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内因。领导干部自身疏于学习、疏于个人修养的提高、疏于主观世界的改造,党的宗旨意识不强,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不端,科学的发展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全面的群众观打得不牢,追名逐利思想突出。二是外因。对政绩的考核体系不完善、

  激励机制不健全,客观上助长了不正确政绩观的滋生和膨胀。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着五大问题:一是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二是考核内容比较随意;三是包含项目过于繁杂,考核体系面面俱到,显得很全面,其实不科学,往往采取一次性考察评价,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追踪回访,也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不相适应;四是考核群众参与度、认知度不高,透明度不强,群众评判领导者困难;五是在政绩考核中注重结果的考核,忽视对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难以系统地掌握第一手材料。3.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途径和办法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把“i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根本的要抓两条: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建立科学可操作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改造世界观为着力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特别是要努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二是要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三是要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腻J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考核如同指挥棒,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这些年来,我们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当前要重点解决由谁来考评、考评什么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谁来考核评价。必须以扩大民主为出发点,按照责任度、关联度、知情度原则设置评价主体,即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相关人员评价、群众评价、考核组评价。这样对一个干部的政绩进行立体交叉评价,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对干部及其政绩考核评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干部切实注重群众公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第一信号,进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二要解决考核评价什么。应当在突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的基础上,把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具体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五大项内容,把干部的政绩与简单的指标完成情况区别开来。在具体操作中,既突出工作实绩,又兼顾德才综合素质;既突出经济建设成果,又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考核评价结论上,也可以有效避免雷同化和抽象化,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政绩。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取得政绩的过程也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注重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就能及时修正工作偏差和失误,真正使政绩成为群众公认、组织相信的好业绩。

  以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选人用人,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政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并追究责任。这是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得出的结论,必须正确地反映到对干部的使用上来,作为决定其升降去留的依据。”在干部德才把握上,要把有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德”的重要标准,把是否具备“五种能力”以及“五个统筹”的能力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才”的基本要求。(二)政绩观的本质是价值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价值观就决定了我们的干部不是当官作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讲政绩、谋政绩是为人民服务,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的干部必须以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内容的价值观来规范从政行为、来争取业绩政绩,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争取政绩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是对共产党人的功利观、政绩观最生动的诠释。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总体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衣食无虞的温饱日子,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昂首迈进。八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的丰功伟绩是举世公认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辉煌业绩和政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共产党人所具有的为人民群众造福的价值观。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取得造福人民群众的业绩和政绩,就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这一点不能变、也不会变。正凶为如此,我们才能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和政绩,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党的执政和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这既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建功立业、争取政绩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价值观和政绩观所特有的政治优势。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环境错综复杂,局面千变万化,使得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面临重大挑战。如果不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就有可能被糖衣炮弹击中,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发生倾斜和偏误。党中央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的问题,目的就是要解决好这一根本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政绩。事实说明,能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创造出造福人民群众的政绩.关键在于有没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观。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个人的抱负和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人民群众需要和满意的业绩政绩,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犹如好的风帆,总能把事业的航船恰到好处地划向更宽阔的水域。只有重视解决好价值观问题,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人民群众高兴和满意的业绩政绩。(三)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什么是政绩?政绩就是为政之成绩,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在其任期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是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知识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素质在领导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也是群众评价干部和组织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目前政绩考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往往只是由上级组织和上级领导说了算,缺乏群众公认。二是简单地把政绩与几个经济指标划等号,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往往只停留在就绩论绩的层面上,缺少全面的分析评价。要解决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即要科学确定评价主体。由谁来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优劣,是评价干部政绩的基础环节和首要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主体,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领导干部的政绩到底如何,不能单由上级组织和上级领导说了算,还必须看群众的公认程度。要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即要科学设置评价内容。应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在突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基础上,兼顾其德才素质,按照德、能、勤、绩、廉,即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来设置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并将这五大项考评内容细化为若干个子项。要解决怎么评价的问题,即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科学构建考核评价干部政绩的方法体系至关重要。考评方法的构建,应着重考虑两个因素:第一,要按照“突出工作实绩”的原则,合理确定“德、能、勤、绩、廉”五项考评内容的不同比重,既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也不能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第二,要按照考评主体与考评对象的“知情度、关联度、责任度”关系,合理确定评价主体中不同层面的“群众”对于评价对象评价的不同比重,使各方面的参与权和意愿都能得到有效反映。要解决考评结果如何有效运用的问题,即制定科学的、有效运用考评结果的刚性规则。科学评价干部政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干部实施择优汰劣和管理监督。考评是手段,考评结果的有效运用才是目的。要将政绩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的全过程。要按照规则在先的原则制定考评结果运用的刚性规则,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推荐访问: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研讨 政绩观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