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13篇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13篇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word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一章总如此第一条为进一步树立学院公开透明、依法治校、积极向上的公众形象,规X学院重大新闻、重要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13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13篇

篇一: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word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一章总如此第一条为进一步树立学院公开透明、依法治校、积极向上的公众形象,规X学院重大新闻、重要信息的与时、准确发布,保证重大新闻、重要信息的权威性与可信度,提高学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能力,营造学院改革和开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促进学院与社会、学院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和良好互动,自觉承受舆论监视和社会监视,促进我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开展。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方法?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方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第二章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和职责第二条设立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学校新闻发言人由校党委经党委常委会讨论确定的人员担任。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为党委宣传部部长,组成人员包括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和党委宣传部负责外宣工作的人员。第三条新闻发言人的职责:负责组织实施学校的新闻发布工作。制订新闻发布计划,统筹安排重大新闻发布活动,向媒体发布重要新闻。承受记者采访或安排记者采访。

  1/12

  word

  负责学院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代表学院承受媒体记者的采访。

  了解掌握新闻媒体对新闻发布活动的报道情况,并对新闻发布效果与时进展评估、分析和反应。

  第三章新闻发布工作的机制第四条领导体制。新闻发布工作实行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各单位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五条协调机制。党委宣传部作为新闻发布工作的职能部门,统一协调新闻发布工作,负责与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协助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

  第六条危机处理参与机制。当发生重大的、需对外发布的突发性事件时,各有关单位要与时报告,党委宣传部应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以利于与时准确掌握情况,做好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新闻信息的预案和发布的准备工作。

  第七条学院各单位要积极支持新闻发言人的工作,确定分管负责人,为新闻发言人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掌握重大事件和重要数据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四章新闻发布的方式和内容第八条新闻发布的方式:

  举办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邀请记者来访、发布新闻通稿、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等。

  2/12

  word

  组织记者集体采访、单独采访。向新闻界发表声明、谈话、署名文章。答复记者、、电子等。通过院报、校园网等校内媒体发布新闻信息。第九条新闻发布的内容:学院重要工作部署、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项目。学院开展重大阶段性成果与典型经验。招生、就业的政策、实施过程、结果等。学院重大改革措施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师生员工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学院举办的大型社会活动。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事迹。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和澄清。其他应向社会公众发布的信息。第五章新闻发布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条党委宣传部根据相关各部门报送的新闻信息,拟定新闻发布方案,报院党委审定。

  第十一条根据新闻发布方案,党委宣传部草拟有关材料和背景资料、邀请记者、准备新闻通稿报院党委批准。

  第十二条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根据批准的材料对外发布有关情况,并根据对外宣传口径现场答复记者提

  3/12

  word

  问。第十三条建立定期的记者招待会制度,由新闻发言

  人、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或新闻发言人指定的相关负责人向社会媒体通报学院的重大事件、重要情况或承受采访等。

  第十四条学院内假如发生突发事件,经学院主管领导同意,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应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社会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由新闻发言人或新闻发言人指定的相关负责人向社会媒体公布突发事件的过程和学院采取的措施,以形成有利于事件解决的社会舆论环境。

  第六章新闻发布纪律与责任第十五条新闻发布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某某法规与制度,不得违反新闻宣传纪律。

  第十六条对研究确定的新闻发布内容,有关单位应在新闻发布会前2天将发布稿送新闻发言人。

  第十七条涉与重大敏感问题或其他单位的新闻发布,学院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第十八条凡属于新闻发言人发布X围内的新闻信息,只能由新闻发言人或新闻发言人指定的相关负责人承受采访,学院各单位都不得擅自向新闻媒体提供任何相关信息。否如此,由此导致学院工作被动、声誉受到不良影响者,学院将严肃追究其责任。

  第七章附如此

  4/12

  word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院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试行。龙源期刊网.

  试论高校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建设

  周洁

  高校是思想、文化、科技资源和各类人才的聚集地,在

  推动经济开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高校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高校与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沟通的重要

  渠道,是树立高校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突发事

  件、维护学校声誉的重要手段。高校要重视新闻发言人制度

  的建设与健全、制定新闻发布工作的科学流程,努力把握好

  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G64A1674-481004-0034-01

  010年4月,教育部

  下发关于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方法》的通知,明确要求

  “进一步健全高校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高校信

  息公开的主动性、权威性〞。在如此背景下,高校逐步开始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主动地开展新闻信息发布工作。

  期望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与时准确宣传教育政策,

  客观理性分析教育热难点问题,积极有效疏导公众情绪,牢

  牢把握新闻舆论的引导权。而实际上,据了解,多所高校在

  重大事件面前很少有新闻发言人出面发布新闻。“新闻发言

  人经常不发言〞的现象目前还比拟普遍。究其原因,在于学

  5/12

  word

  校对新闻发言人的作用认识不够,更没有注重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这是所有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面临的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第一,高校建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能主动应对突发事件,并与时向媒体公布真实信息。现在是媒体聚光灯时代,如何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引导舆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组,成立新闻中心,负责学校新闻发布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做到新闻信息发布有计划、有步骤、有费用、有制度、有检查、有落实,高校要根据有关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实际建立新闻发布、新闻稿件审核等工作制度。建立重大主题策划、创新活动报道、突发事件发布、舆情搜集反应、谣言澄清等工作机制,逐步实现新闻发布工作的日常化、规X化、制度化和精细化。第二,高校要制定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工作的年计划,为新闻发言人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要有财务预算,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要安排新闻发言人经常性参加本校党委会和校务会,参加其他与当时舆论中心问题有关的会议,并参与相关筹备、建设工作,以便全面了解和掌握事态进展,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服度。同时,面对公众关注,高校新闻发言人应主动、积极地面对关注,沟通信息,防止自己在舆论上陷于被动。关于这点,还需要高校对新闻发言人

  

篇二: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机制,为公众所熟悉,而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尚未广泛走入公众视野。xx年10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xx年12月19日,海淀区政府公布的《教育系统新闻发布工作管理规定(试行)》指出,xx年中小学也将设新闻发言人。尽管学校对此已经有所回应,但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尚未设立发言人,有的只设立了一个新闻发言人即告结束;有的虽定有规范,但过于粗疏,缺乏程序性规定和相应制度保障,不具有可操作性,总体上仍然是形式大于实质。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认识并不充分,因此制度不健全,更没有注重相关配套制度。这是所有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面临的问题。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定位刘建明在《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定义:新闻发言人是一个公共关系概念,指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约见记者或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发表有关信息和意见,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立场观点,并代表有关方面回答记者提出问题的一种新闻发布制度。xx年10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同时指出推进新闻发布制度是政务公开的发展方向。政府将在学校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视为政务

  公开的延伸,认为这一制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惑释疑,澄清事实以消除偏见和隔阂,避免误解和谣传,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对此,有关高校也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即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具有宣传、减压、维权的现实功能。

  该制度产生前,相对封闭的办学理念和公关意识,使得高校往往惧怕媒体,采取封堵消息、躲避媒体的做法;媒体一旦不能从官方途径获得消息,就将从其他途径获得的消息予以公布,极易造成负面影响。高校往往因此承受较大舆-论压力,不利于开展工作。而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采取主动方式和积极态度,变被动为主动,矫正负面影响,在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同时,能够引导媒体关注高校核心事务发展,发挥“防火墙”和宣传的双重作用。同时,发言人制度也能够减少侵犯高校名誉权的现象发生,避免未经授权的高校成员言论对高校造成不利影响。必要时,高校还可以据此追究媒体等的法律责任。

  仅仅上述认识还是不够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该有着更高的功能定位。高校以创造和传承知识、培育人才及服务社会为理念,高等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社会和公众才是最好的评价者。高校只有听取社会的评价和意见,接受社会检验,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研究和服务的功能。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要以构筑高校与公众沟通平台为出发点,通过舆情了解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反应和期待,以更好地明确办学方向和思路。尤其公办高校更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对公众的主动回应,正是高校民-主、公开、参与和责任意识的体现及开放办学理念的彰显。

  当前,各高校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理念功能和现实功能认识仍有不足,而现实中各高校对该制度的建构也在客观上妨碍了功能的发挥。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构建

  

  

篇三: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舆论工作管理办法(高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新闻舆论工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党管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在校党委领导下,构建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顶层设计与宏观管理,各单位主动宣传为主,上下联动、人人参与的大新闻舆论格局。

  第三条新闻舆论工作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遵循客观、准确、及时、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章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第四条新闻舆论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归口管理,相关单位配合具体实施。

  第五条党委宣传部负责全校的新闻舆论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全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二)制定学校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实施办法;

  (三)制定全校新闻舆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结合学校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研究、制定和规划阶段性新闻舆论工作计划;

  (四)组织、管理突发及敏感事件的信息收集、信息沟通和媒体解释工作;

  (五)总结学校新闻舆论工作,对新闻舆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六条学校各二级单位的新闻舆论工作,由本单位具体组织实施。按照“新闻信息来源所在单位负责制”的原则,各二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新闻舆论工作负责人,负责提出本单位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路和办法,策划并组织实施本单位新闻舆论报道活动,负责审核本单位所发布的新闻信息。

  第七条各单位确定一名新闻舆论通讯员,及时、定期向学校新闻舆论阵地报送本单位的新闻信息,完成本单位宣传报道和采访任务。

  第八条各单位应主动积极推荐宣传本单位优秀团体、先进人物、重要成就、典型新闻事件等。

  第三章新闻舆论阵地的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学校新闻舆论阵地主要指学校主办和学校各单位自办的可以发布新闻舆论信息的平面媒体、影音媒体和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平台等。

  第十条学校新闻舆论阵地遵循“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xx大学报、xx大学广播台、xx大学微博、xx大学官方微信,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建设与管理。

  (二)xx大学校园网主页、新闻网、校园电视,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建设与管理,网络与信息化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三)各学院、部门所建立的二级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由本单位负责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党委宣传部负责监督和指导。

  第十一条学校新闻舆论阵地建设中,涉及有关学校标识等文化符号使用的,须严格遵守学校相应规范。

  第四章新媒体阵地管理

  第十二条凡以xx大学(包括外文及其缩写)各级单位(部门、学院、社团、班级等)名义注册的官方微博、微信,需在党委宣传部履行申请及登记备案程序,并接受年检。

  第十三条官方微博、微信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严格加强平台建设和内容建设

  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条以大学生全媒体中心为依托,实施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新立体信息传播平台,实现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联动、聚合传播,提升校园新媒体的传播力。

  第十五条推动新媒体联盟建设发展,校内各级单位主办的微博、微信要积极与xx大学官方微博、微信开展联动,建立校园媒体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的机制,构建学校多方位、立体化的新媒体传播格局。

  第五章校内新闻舆论管理

  第十六条党委宣传部负责学校层面新闻报道的策划、协调及采写工作。

  学校层面的新闻报道对象主要指:以xx大学名义举办的重大会议、活动,或者以学校党委、行政文件形式同意举办的重要会议或活动以及列入学校党委年度工作重点、行政年度工作要点的事项。

  第十七条各单位负责举办常规性、非全校全局性的各类活动、会议,按照“谁主办、谁采写、谁负责”的原则报道,由主办单位通讯员撰写新闻稿件,并及时将稿件通过新闻网在线投稿。

  第十八条校内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由党委宣传部审核后

  报学校相关领导审定。学校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官方微信微博的新闻由党委宣传部统一审核发布。各单位通讯员报送的新闻稿件和新闻资料,应经过本单位宣传工作责任领导审核,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十九条新闻舆论工作要严格遵守新闻舆论纪律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接受新闻媒体涉及学校事务的采访,造成失实报道或不良影响的,对在接受采访中违反保密规定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对外新闻舆论管理

  第二十条加强与校外媒体记者的联系。通过沟通交流着力寻找有益的合作点,宣传推介xx大学,扩大正面宣传。

  第二十一条学校对外新闻舆论由党委宣传部归口管理。各单位如需邀请校外媒体来校采访报道,必须在活动举办三天前向党委宣传部报请,由党委宣传部统一邀请,所需相关费用由申请单位负责。对外报道口径由党委宣传部协同相关单位共同确定。

  第二十二条凡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项,需及时对外宣传的,可根据需要进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工作由党委宣传部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进行学校新闻发布会。

  第二十三条对不执行学校规定,擅自就突发、敏感事件接受

  采访、向媒体报料、投稿的人员,导致新闻失实,影响学校声誉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应承担责任和后果。

  第二十四条社会媒体记者采访须到党委宣传部登记备案,党委宣传部根据采访要求及采访提纲安排采访事宜。相关单位要积极协助记者的采访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客观,对外宣传稿件刊发前应报党委宣传部审核和备案。

  第二十五条涉及国外或境外新闻媒体的,由党委宣传部会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相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各单位要及时收集社会各类媒体对本单位有关宣传报道的信息,并及时上传到校园新闻网媒体石大栏目。

  第七章突发敏感事件的新闻舆论管理

  第二十七条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报道,应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报道中涉及到的重要数字、重要情节,必须准确无误,经党委宣传部审阅,向学校党委汇报后方可发布。

  第二十八条突发敏感事件的信息按照及时、客观和准确的原则,经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综合调查和详细核实后,由学校确定的新闻发言人负责发布。未经许可,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相关信息,不得接受校外媒体采访。

  第二十九条突发敏感事件信息的发布可视情况采取下列方

  式: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

  (二)通过xx大学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等校级媒体发布;

  (三)通过校外媒体发布。

  第三十条突发敏感事件发生后,各单位要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引导师生和公众客观、全面、准确认识突发事件。严禁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造成严重后果者,学校将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责任。

  第八章考核与奖励

  第三十一条各单位的新闻舆论工作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十二条党委宣传部根据各单位在校报、学校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校外媒体上的信息发布量,综合投稿的积极主动性、及时性以及稿件的质量和影响力等因素进行统计,评选出新闻舆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予以表彰。

  第三十三条学校设立稿费专用经费,党委宣传部制定具体标准并负责发放。校园主流媒体新闻稿件根据质量、时效性和影响力等因素向作者支付稿酬,根据对外新闻舆论作品登载媒体的级别、体裁、字数,给予作者奖励。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的解释由党委宣传部负责。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xx年x月颁布的《xx学院加强新闻出版管理的试行办法》同时作废。

  【免费赠送】

  党建工作写作提纲(30例)1.着眼提升“三力”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紧扣产业发展提升人才支撑,聚焦乡村振兴提升人才保障力,围绕重大项目提升人才牵引力。2.实施“五个一批”人才计划助力乡村振兴,一是签约一批高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二是引进一批紧缺人才支撑乡村振兴,三是培养一批乡土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四是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五是宣传一批人才典型引领乡村振兴。3.创新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4.着力打造“四个链条”集聚人才工作活力,完善“政策链”,增强竞争力,优化“引才链”,增强支撑力,构建“载体链”,增强服务力,优化“生态链”,增强吸引力。5.坚持“引育并重”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三个平台”,靶向引进专业人才,拓宽“三个渠道”,精心培育本土人才,破除“三个壁垒”,大力集聚多元人才。6.突出“三大”支撑激发人才工作活力,突出引才制度机制支撑,突出育才经费支撑,突出强才培训引领支撑。7.“四项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强基层组织“输血”夯根基,完善制度措施“活血”促落实,加大扶持力度“造血”提质量,注重示范引领“补血”强效应。8.上好任职“第一课”争做乡村振兴领头雁,一是把增强党性修养作为“必修课”,二是把立足本职岗位作为“基础课”,三是把谋划未来发展作为“提升课”。9.优化“三个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加强人才政治引领,优化人才社会环境。

  10.用好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大力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深挖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创新教育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激发前进动力,擦亮红色地标,打造生动课堂。

  11.“四项措施”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抓实见效,强化思想引领,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关工工作基础,突出关爱帮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拓宽服务渠道,引导五老助力发展。

  12.“四个聚焦”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是聚焦组织领导,在持续凝聚合力中推动乡村振兴,二是聚焦组织体系,在强化政治引领中推动乡村振兴,三是聚焦组织资源,在激发内生动力中推动乡村振兴,四是聚焦组织保障,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推动乡村振兴。

  13.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全面安排部署,二是注重巩固提升,扎实“回头”整顿,三是严格程序标准,精准确定对象,四是细化责任措施,保障整顿成效。

  14.严把“四关”促进党员档案管理规范化,一是严把责任落实关,二是严把资料内容关,三是严把日常管理关,四是严把档案转接关。

  15.“四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一对一”沟通联系,“点对点”精细管理,“实打实”培训技能,“面对面”引导带动。

  16.四抓措施规范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健全机制抓责任,严格程序抓规范,从严把关抓审查,强化跟踪抓监管。

  17.“四项举措”为基层党组织减负增能提效,突出上下贯通,优化工作机制,突出务实重行,精简会议文件,突出高效快捷,开展线上管理,突出实绩实效,规范督查考核。

  18.抓好“育选管用”激发“后浪”奔涌活力,学干结合提升本领“育”干部,拓宽视野源头储备“选”干部,严管厚爱帮扶成长“管”干部,不拘一格人尽其才“用”干部。

  19.持续用力不松劲促党员教育更“严”更“活”更“实”,健全制度、压实责任,让学习教育“严”起来,分层分级、靶向施教,让学习教育“活”起来,学用结合、选树先进,让学习教育“实”起来。

  20.找准着力重点破解干部教育培训难题,按需施教,切实解决“联系实际不紧密”的问题,分类组班,切实解决“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软硬同抓,切实解决“培训实效不明显”的问题,教管并举,切实解决“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

  21.“一对一”精准破解重点难点村换届难题,一对一摸排,精准把握“问题症结”,一对一包抓,分类开具“治愈处方”,一对一督导,及时祛除“杂症病根”。一对一化解,消除群众“疑问顾虑”。

  22.“三个三”扎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坚持“三个先行”,筑牢思想根基,做到“三个清楚”,强化工作指导,严把“三个关口”,逐一排查审核。

  23.智慧党建助力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一是树立“大数据”理念,推动治理方式智慧化,二是聚焦“家门口”需求,推动治理体系网格化,三是打破“中梗阻”瓶颈,推动共建共治常态化,四是突出“满意度”标尺,推动服务群众精细化。

  24.紧盯“三个关键”强化脱贫攻坚力量,内培外引,选好“头羊”,整顿后进,夯实“堡垒”,严管厚爱,撑腰“外援”。

  25.“四项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强基层组织“输血”夯根基,完善制度措施“活血”促落实,加大扶持力度“造血”提质量,注重示范引领“补血”强效应。

  26.上好任职“第一课”争做乡村振兴领头雁,一是把增强党性修养作为“必修课”,二是把立足本职岗位作为“基础课”,三是把谋划未来发展作为“提升课”。

  27.优化“三个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加强人才政治引领,优化人才社会环境。

  28.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抓落实能力,树牢导向,激发原动力,优化班子,凝聚向心力,一线培养,锤炼落实力,强化监管,增强免疫力。

  29.“四坚持四注重”统筹做好职级晋升工作,坚持从严把关,注重程序规范,坚持择优导向,注重实干实绩,坚持通盘谋划,注重优化结构,坚持统筹管理,注重持续激励。

  30.“四精准四确保”扎实做好驻村干部轮换工作,一是精准摸底,确保“情况实”,二是精准审核,确保“关口严”,三是精准帮带,确保“适应早”,四是精准对接,确保“上手快”。

  

  

篇四: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大学招生宣传方案

  大学招生宣传方案篇一为持续提高我校生源质量,确保招收更多优秀学生,进一步加

  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增强招生宣传工作实效,在认真总结以往招生宣传工作经验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科学制定招生宣传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有效整合学校资源,拓宽渠道,创新机制,不断建设和完善一支专业化的

  招生宣传队伍;本着重点突破广东,稳步推进外省,逐年扩大港澳台

  的工作思路,加强生源基地建设,不断丰富和创新宣传方式与手段,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式的招生宣传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宣传效果,力争巩固和扩大生源基地,持续提高学校生源质量。

  二、工作机制学校招生宣传工作实行校领导主抓,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各学院分片宣传的工作机制。

  三、具体实施

  (一)严密组织

  学校20XX年普高招生宣传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

  下,由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统一策划、组织、实施学校招生宣传工作。学校成立招生办公室、宣传部及各学院负责人组成的校招生宣传工作小组,严格招生宣传纪律,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保证招生宣传信息的准确与权威,确保招生宣传工作良性运行。

  (二)组建队伍1.招生宣传组的组建

  (1)广东省招生宣传组。招生办公室拟将省内划分成24个工作区域(见附表),实行学校统一组织、学院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分片宣传的工作体制,由承担本专科生教学任务的学院进行宣传工作;各

  学院在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组建一支稳定、优良的招生宣传组,宣

  传片区负责省内某一区域的招生宣传工作;(2)外省招生宣传。省外招生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招生计划较大

  的协作省份。由招生办公室从历年来参与招生宣传优秀人员中选拔,组成精干的宣传队伍开展宣传工作。

  2.招生宣传人员的遴选要求

  (1)招生办公室将从全校(含附属医院)范围的专家教授、专

  职教师、行政干部中遴选40名熟悉学校各项招生政策及专业设置并

  参加过两年以上普高招生宣传工作的老师组成若干个招生宣传工作技

  术支持小组。负责在技术层面指导各学院宣传组开展宣传工作、参加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及学校的招生工作。

  (2)各学院招生宣传组可由本学院的专家教授、专职教师、行政

  干部及离退休教职工等组成。要求熟悉所负责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招

  生办公室和中学情况

  ;责任心强、作风正

  派、吃苦耐劳、身体健康;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招生宣传工

  作;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招生宣传组组长原则上要求由学院党政领导

  担任。各学院宣传组在宣传工作中可聘请部分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

  校友、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及其家长参与招生宣传工作。

  (3)各学院招生宣传组,按每个工作区域不少于2人的标准组

  成。成员名单经学院审核后报学校招生办公室备案。

  (4)各学院宣传工作区域先由学院从附表1中选择四个工作区

  域,报招生办公室统一调配后公布执行。

  (三)明确职责

  今年将采取各学院宣传承包各宣传区域与学校派遣招生宣传员相结合的做法,学院将负责所承担的广东省宣传区内的主要招生宣传工作,学校可以派遣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招生宣传员配合学院进行工作。学院招生宣传小组须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结合各自学院、学科的特点组织招生宣传工作。

  1、招生办公室职责

  (1)解读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招生工作政策,制定本年度招生分省分专业计划,制定学校招生宣传工作方案;

  (2)配合宣传部协调校领导及相关专家教授参加主流媒体主办的各类访谈节目;对外发布新闻信息;

  (3)与各招生宣传组紧密联系,积极参与、配合、支持招生宣传

  组的工作,为招生宣传组人员的遴选提供服务,为招生宣传人员提供专题培训,做到准确把握政策、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宣传资料、统一

  宣传标志,为招生宣传组提供支撑材料及必要的条件保障;(4)从遴选的人员中组成宣传技术支持小组支援,指导各学院

  开展宣传工作,选派工作经验丰富人员赴外省开展宣传工作;(5)填报志愿期间汇总招生宣传组收集的考生报考信息,及时

  向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以供决策。

  2、学院宣传组工作职责

  (1)熟练掌握国家、广东省及学校各项招生政策、规定。熟悉学

  校各学院及专业特点。正面客观介绍各类招考信息。

  (2)与宣传片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招生办公室,各重点中学建立长期联系,掌握整个地区的招考动态;

  (3)负责安排,参与宣传片区内各种类型的招生咨询活动,张

  贴和分发学校宣传资料,宣传学校优势和招生政策填报志愿期间驻守宣传片区各中学,指导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做细、做实考生报考信

  息登记工作,及时将考生报考情况向招生宣传工作组负责人汇报;(4)按学校的整体布局创建南方医科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及时

  将区域内优质生源基地报考我校的考生名单报送招生办公室。

  (5)合理组织校友和优秀学生家长利用其在当地的影响,协助

  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6)组织本学院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社会实践等方式参与招生宣传;利用假期回访毕业中学,与中学生进行成长成才等方面的

  交流,配合招生宣传组其他成员开展工作。四、评估考核学校对各招生宣传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对

  考核优秀的省内、外招生宣传组进行奖励。考核标准如下:

  (一)省内各招生宣传组将以各宣传区域录取新生的人

  数及平均分数高出一本线分值的提高额进行与进行对比。

  (二)省外招生宣传组将以各省最低录取线超过省控线的分

  差比上一年度的提高额进行対比。

  (三)对参加今年普高招生宣传,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单

  位,授予年度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纳入学校的年终评优表彰。

  (四)参与宣传工作的全体成员进行先进个人评选。对获

  得先进的个人授予年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并教学管理二等奖。五、经费保障

  (一)宣传经费。各项有偿宣传活动统一由招生办审核、组

  织。宣传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咨询会参展费、媒体宣传费等相关宣传经费,从学校招生工作专项经费中支付。

  (二)宣传人员差旅费。

  1、广东省招生宣传差旅费。省内招生宣传工作由各学院承担,宣传工作所需宣传经费费按照每个工作区域予以10002500元的专项

  补贴,其余经费学院负责的形式。

  2、省外招生宣传差旅费。今年省外招生宣传主要面向承担协作

  计划的省份。各省外宣传组的差旅费由招生办从年度招生经费中统一支付。

  (三)工作补助。招生工作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招

  生宣传等工作也是本专科教学工作的构成部分。参与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的人员将根据到负责区域的实际工作天数,按一天五个标准课时计算工作量并发放课时补助。

  本方案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由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大学招生宣传方案篇二招生宣传工作是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希望各学院的相关领导和老师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

  认真作好学校招生宣传的准备工作,切实把招生宣传工作抓好、抓实。

  我校招生宣传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在继续坚持巩固东北、稳定中原、拓展江南、兼顾边疆总体工作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对长江沿线各省尤其是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考生数量大,教育质量好的省份的招生宣传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充分调动招生宣传人员的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通过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综合实力以及考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实现扩大学校影响、吸引优秀学生,提高生源质量的工作目标。为高质量地完成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我校招生工作的总体形势

  我校的招生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省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共有120个本科招生专业。招生宣传是高校之

  间竞争优秀生源的一个焦点,各高校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措施、运用各种手段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我校虽然在地域、气候、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不利位置,但在其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学科覆盖面广,综合实力强,办学规模大,校园环境好,学术风气浓等特色。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提高招生宣传的效益。

  二、招生宣传工作方针我校今年的招生宣传工作在继续坚持以往巩固东北、稳定中原、拓展江南、兼顾边疆总体工作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对长江沿线各省尤其是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考生数量大,教育质量好的省份的招生宣传工作,逐步将招生宣传的工作重心南移。并做好其它招生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做好常规性宣传活动。

  三、招生宣传工作组织结构招生宣传工作应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进行,采用校院配合,重心下移的工作方式。突出学院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发挥学院的积极性。招生办公室负责统一安排、协调全校的招生宣传工作,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效率。主要成立以下的组织机构:

  (一)成立吉林大学招生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付景川副组长:刘冰组员:王辉、韩冰雪、孙晓光

  (二)成立吉林大学招生宣传业务工作组

  组长:刘兵副组长:韩冰雪、孙晓光

  组员:每个学院1人招生宣传业务工作组的任务是负责学校招生宣

  传整体工作计划的制定,以及组织、协调各项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施。

  (三)招生宣传员1、在招生办公室建档,组建一支精干、稳定的招生宣传员队伍2、成立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小组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小组由学院主

  管招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至少配备两名以上工作人员。为了充分发挥我校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建议宣传小组吸纳其它学院、学

  科的宣传人员1-2名。

  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小组的主要任务:

  ⑴组织、安排本学院及本学院所承包区域的招生宣传工作;

  ⑵负责招生宣传工作中学院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⑶为其它招生

  宣传工作小组的宣传活动选派优秀的宣传工作人员。

  (四)成立吉林大学网络招生宣传工作组

  组长:王辉执行通讯员:李健

  组员:每个学院1人

  网络招生宣传工作组组长负责网络招生宣传的总体协调工作,

  执行通讯员负责有关网页的日常维护,信息整理等工作;组员负责提

  供各学院相关的最新、最详细的信息,反馈学院、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建议,对于工作认真、成绩显著的,学校在年终时将予以一定的奖励。

  (五)成立《招生工作简报》编辑组

  主编:王辉

  执行编辑:2人(聘请学生记者)

  编辑组负责编辑吉林大学《招生工作简报》,主要介绍以下工作内容:

  1、有关招生工作的各类文件;2、招生工作的有关政策;3、招生宣传、录取工作的进展;4、特殊招生、录取的情况。

  四、招生宣传工作规划招生宣传是整个招生工作的基础。今年我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将是围绕着宣传吉林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扩大学校影响,使考生、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吉林大学,吸

  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我校。为此特作如下工作安排:

  (一)编制《吉林大学招生宣传工作手册》,将宣传工作手

  册作为今年招生宣传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基础宣传资料。

  (二)编印《吉林大学招生专业介绍》、《吉林大学考生报

  考指南》、招生宣传海报、拍摄吉林大学电视宣传片《海纳百川话吉大》等,作为学校招生宣传的主要材料。

  (三)召开吉林大学招生宣传工作会议。布置学校总体

  招生宣传工作,重新明确学院分区承包方案,布置宣传工作任务。

  (四)今年将继续采取各学院宣传承包各宣传区域与学校派

  遣招生宣传员相结合的做法,牵头的学院将负责所承担宣传区内的主要招生宣传工作,学校可以派遣招生宣传员配合学员进行工作。学院招生宣传小组须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结合各自学院、学科的特点组织招生宣传工作。

  1、派遣(学院内)、申请派遣(其他学院、学科)招生宣传员;

  2、与责任区内省、市、地区招生办公室,各重点中学建立长期联系;

  3、按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立吉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聘请吉林大

  学招生宣传顾问等。

  (五)根据各省高考报名时间的不同,陆续在各省招生报上

  刊登招生宣传广告、学校简介等招生宣传材料。

  (六)由学校招生办公室统一安排参加各省组织的招生咨询

  会。在学校整体的招生宣传计划下,各学院的招生宣传工作小组利用

  每年5、6两个月派遣招生宣传工作人员到各宣传区域进行招生宣

  传活动。

  (七)参与各地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的现场咨询会。(八)建立吉林大学网络招生宣传体系,根据情况参加各地

  和主要网络媒体举办的招生工作网上咨询会。及时做好吉林大学本专科招生网的改版、更新工作,要做到界面简洁明快,内容丰富适用。要面向考生、家长及高三老师,提供有关吉林大学招生工作的最新、最详尽的信息、各学院、学科的最新动态,指导考生高考志愿的填报,解答考生及考生家长有关招生工作的问题等,尽量扩大我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影响范围。

  (九)组织著名学者到中学做学术讲座。此类讲座针对所有

  高中学生,目的在于向中学生推介我校知名学者及各学科前沿成果,为起到长期的宣传效果而做,所以可不受时间限制。

  五、招生宣传工作人员条件

  (一)招生宣传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工作热

  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招生宣传工作人员经过经过认真的培训和学习,了解

  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学院、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动态。

  (三)招生宣传工作人员须遵守学校招生工作纪律,不做违

  纪、违规的行为。

  (四)派遣的招生宣传员应是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学

  校职能部门管理干部,具备招生宣传工作经验者应优先考虑。

  招生宣传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义的工作,而招生宣传工作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我校招生的生源质量。各有关单位领导务必要提高认

  识,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投入,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充分调动招生宣传

  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要坚决杜绝流于形

  式、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的思想和行为,把招生宣传工作做到实处。学校教务处将竭

  力对招生宣传工作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争取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

  提高招生宣传人员的待遇,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工作目标。

  大学招生宣传方案篇三

  1、活动目的

  (1)扩大我校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深考生、家长及

  各中学对我校的了解和认同;

  (2)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3)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2、活动主办部门

  本活动由招生工作办公室主办。

  3、参与对象

  我校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4、活动时间安排

  (1)各学院确定本学院招生宣传志愿者名单,电子版名单发送

  至

  (2)培训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3)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4)学生上交活动总结时间:20XX年3月15日前

  5、活动方式及考核办法(1)活动方式

  招生宣传志愿者利用寒假回家的机会,携带招生办统一

  印制的宣传资料(《20XX年报考指南》),回到所在毕业中学,

  向学校领导、老师宣传介绍我校的相关情况以及本科招生的有关政策

  等,与高中在校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分享大学生活的心得体会;解答

  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如学校基本情况、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校园文化生活等,并动员优秀学生报考我校。

  (2)考核办法活动过程中,招生宣传志愿者应认真做好调查研

  究,包括总体效果、中学及考生对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以调查报告形式报招生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将与有关部门协调,将

  此次活动纳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列;对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认定为

  优秀的,将依据学校社会实践相关规定予以记学分、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奖励等。大学招生宣传方案

  

  

篇五: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作者:张斯文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7期

  摘要:近年来,在高校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突发事件,由于高校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场所和公共事业组织,出现突发事件容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果高校没有积极的应对机制,相关信息发布不及时,很可能出现虚假谣言迅速传播,使高校处于被动的局面。有效应对高校突发事件越来越成为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重要的高校传播方式,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突发事件中图分类号:D6;G2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1高校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高校是一个学生高度集聚的场所,也是一个容易出现各类事件的场所,包括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教育考试安全事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非正常死亡事件等。它对高校的教学秩序的稳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构建完善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高校的稳定以及形象有重要的意义。一、高校突发事件(一)特点高校突发事件是在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各种意外的、紧急的、突如其来的事件,它可能是社会政治原因,或者是自然的、人为的原因,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并且会对高校造成一定的损害或者影响。由于高校主要是青年学生,高校的突发事件与一般的突发性事件有不同之处。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群体性。高校是众多大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高校在近年来不断扩招,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产生集聚效应。高校突发事件具有政治性。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比较关心国内外的政治事件和政治形势,但是大学生也有冲动非理性的特点,对一些敏感问题可能出现不当的举措,成为政治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可塑性,主要是由大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大学生在思想上和价值观上,还有不成熟、不正确的地方,容易被有心人利用产生过激的行为。需要学校做好宣传解释,化解危机。(二)原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的因素,尤其是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一些敌对势力不断歪曲历史事实,借机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但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比较模糊,向往自由民主的理念,很容易被国外势力煽动。而我国国内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一系列社会矛盾正在不断凸显,有可能引起大学生的群体性事件。其次是高校自身的原因。随着高校的扩招,基础教学设施,人员拥挤,以及学生间的各种矛盾增多。在高校中,各方的利益争夺可能损害大学生的利益,尤其是当前多元化价值观的时代,高校对大学生的传统管理方式不太适合。最后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增多后,各种素质层次的都有,差异明显,还有一些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缺陷,各种性格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造成精神病、心理障碍等突发事件频发。二、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高校突发事件往往因为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公开,引起一系列的谣言,造成人心不稳的恐慌局面。我国的高校在过去,很少有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通常在一些媒体曝光后,没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和冲突,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危害到学校的师生,以及财产的安全。实行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够第一时间对信息进行公开,并且澄清事实,避免谣言的进一步扩散,稳定师生的情绪,消除恐慌。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化解高校危机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高校与外界的沟通,解答公众的疑惑,使公众了解世态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树立高校良好的形象。高校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够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表明学校的主张或者政策,应对校园内的突发事件,对于维护校园稳定,加强舆论的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改变传统的被动局面,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及时避免有害舆论的传播。高校需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要重视新闻发言人的选择。新闻发言人关系着高校对外信息的发布,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回应各界的关注以及质疑,化解高校的危机。新闻发言人需要掌握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政策,需要十分熟悉学校的各种情况。发言人代表着学校,代表学校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必须能够符合所有的条例和逻辑事实,否则就会产生更多的质疑,甚至使事态扩大化。新闻发言人还需要了解媒体的运作方式和规律,了解各大媒体的特点和影响力,从媒体的角度出发,回答各种疑问。新闻发言人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随机应变,博学多才,灵活应对各种好的和不好的言论。在高校出现突发事件后,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新闻发言人要及早介入,随时代表学校发言。如果高校不能抢占先机,掌握舆论的主动性,就会造成人心不稳,谣言四起的局面,影响高校的形象。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重视对舆论的分析,掌握公众思想言论的最新动态,在事件发生后发言人能够妥善应对,同时要避免拒绝任何采访的行为,要与媒体打好交道,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参考文献:[1]郝伟,蔡正华,薛若楠.从突发事件的处理看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J].今传媒,2010,18(10):138-140.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肖燕雄,孙前.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新闻信息发布制度解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28-31.[3]刘德杰.论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以突发事件的处置为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10.

  

  

篇六: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作者:黄瑶作者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广东广州510515出版物刊名:新媒体研究页码:137-138页年卷期:2017年第10期主题词:高校媒体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摘要:我国高校发言人制度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建设架构,在实际运用操作上也存在很多不成熟的问题,也伴随着产生了一些矛盾现象。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理念及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对策。

  

  

篇七: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企业发言人的表态将对公众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以下就是表态与行动及其带给公众印象的关发言人早表态早参与关心发言人晚表态晚参与冷漠发言人不表态不参与不关心虽然第一时间表态是如此的重要但企业发言人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危机爆发后局面混乱事态复杂一时很难搞清楚事件的确切状况和前因后果

  企业危机公关中的新闻发言人策略

  企业在危机的应对和处理过程中,由于媒体报道内容的特殊性和信息传播带来的巨大社会扩散效果,十分需要应急管理者与媒体作深入的沟通、协调和合作来构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发言人的地位自然不可轻视。一个优秀的企业新闻发言人可以在危机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使企业安然度过危机而不使形象受到损伤;而一个不称职的发言人可能仅仅由于其个人的一些不当言论和态度致使危机升级扩散,使企业陷入更大的危机。

  那么,发言人作为危机中企业与公众、媒体交流最合适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才能尽自己所能化“危”为“机”呢?本文将结合一些本年度案例,从企业如何构建应对危机的发言人机制以及企业发言人在危机公关中的沟通策略两方面进行解读。

  一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企业发言人的重新定位

  蜘蛛创造了蜘蛛网,无法离开它,更不能毁灭它。人类使用和发展大众媒体亦如此。随着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企业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引起媒体共振效应,甚至导致企业发生无法挽回的灾难。因此,企业发言人也需要在新的环境下被重新定位,以不断适应媒介市场的发展变化。为了使企业在湍流中寒潭轻渡,新闻发言人必须是一个多面手,至少扮演以下三种角色:

  1.企业信息发布者

  新闻发言人受企业委托对外发布信息,特别是当企业发生重大危机事件、处于公众关注的焦点时刻,企业新闻发言人发挥其特别功能,发布正确而权威的关键信息,能迅速实现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同时,新闻发言人作为信息发布者,是媒体报道企业新闻时的积极信息渠道,使信源由消极变为积极。

  2.新闻的第一定义者

  新闻发言人通常能成为新闻的第一定义者,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但要做到这一点,其先决条件是新闻发言人必须主动出击,占得引导舆论的先机。很多情况下,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因为企业的发言人没有在第一时间站出来面对媒体和公众,即没有第一时间“定义”新闻,从而任由媒体抓住小道消息大张旗鼓地报道。

  3.媒体记者的对弈者

  媒体既是化解危机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引发、扩散和恶化危机的关键。因此,媒体记者有

  可能是企业发言人的“朋友”,也有可能是“敌人”。既然无法摆脱媒体记者,与其任其臆测不如勇敢面对。在智慧的对弈下,理想的状态是达到双赢:发言人借助媒体记者广泛地传播企业的声音,在危机中引导正向的媒体舆论,挽回企业形象,而记者通过发言人权威的信息源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二我国企业发言人机制存在的缺陷社会转型期,高风险时代,企业发言人可谓是因危机而生,许多较大规模的企业已开始进行对发言人的培训。但总体上,我国企业的发言人机制在理念认知和制度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多停留在某些环节上,不够专业、系统。1.授权不充分由于危机时刻媒体对于企业的关注是非常密切的,众多的媒体跟进提出大量的问题,新闻发言人必须有能力对这些问题做出正确答复,因此他必须对企业有深入、透彻而广泛的了解。他们要控制事态的进展,了解高层对危机信息传播的态度,确定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度、频度,最终树立发言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因此,发言人在企业中必须有一定的层级,要有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的资格,如商务总监、客户总监等。若不能参与企业决策,发言人也就难以了解企业决策的深层意义,由此导致的发言失误乃至危机加剧自然在所难免。2.对使命的误读一方面,发言人当然要“为企业说话”,使危机事件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发言人发布的信息要客观,不能用外交辞令敷衍受众,更不能否定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当前不少企业发言人陷入形式主义,不坦诚的发言必然伤害媒体和公众的感情,最终损害企业形象。3.意识的缺位信息时代客观上为处于企业每个信息节点上的人提供了“发言”的平台和工具。如果这些节点上的人缺乏维护企业形象的意识,其对外传播的信息就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代言人的负面新闻极易造成对品牌的伤害。4.受众定位偏差以上市公司发言人为例,多数情况下其发言对象应是全体股民。如果只以几个大股东为对象而忽视其他股民的信息需求,就容易造成信息混乱,滋生虚假、不实的小道消息,影响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股市走向。这些后果又必然影响发言人职能与优势的有效发挥。三建立健全企业发言人机制需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1.甄选与一般的新闻发言人不同,危机事件新闻发言人需要有几项突出的能力。组织的高管或决策会议在选定这个角色时,应挑选具备以下条件的人选:第一,卓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危机信息发布是在有限时间和有限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的,不管组织后台怎样提供信息,都需要新闻发言人在发布的时候加以整合,冷静分析,迅速判断,及时应变。许多时候,危机新闻发言人都是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担当,如果管理者不善于在台前“演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容易把事情弄得更糟。案例:记者A:哪个生产环节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发言人:不是说了吗,正在调查,怎么还问?!这样的发言人,只能激化媒体报道的欲望,把事情弄得更糟。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我愿再次重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我理解媒体和公众的焦急,我同样也很焦急,但焦急也要讲事实,现在的事实正在调查,一经确证,马上公布。这样的语言,后台不可能准备,只能现场发挥,应急创造。第二,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压力化解能力。媒体不会听由企业发言人摆布,他们会发问、质疑,有些记者会用各种刁钻的问题为难发言人,激怒发言人,使发言人失去理智,甚至用道听途说的谣言攻击企业发言人。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媒体发言人,很难抵挡这样的提问进攻,在发布厅直接和记者打起嘴仗,而这正是媒体想看到的危机中的危机。案例:记者A:现在盛传你们公司的老总,因为这事被免职了,是吗?发言人:谁说的?这是造谣,我们老总仍在他的岗位上。记者A:那他为什么没有到现场?发言人:为什么要到现场?我就能回答你们的问题。显然,这位发言人已经被媒体围攻得失去了理智。高管们可能不信,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发言人。但想想当时的气氛,那种紧张程度,超乎正常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情绪失控完全可能,

  虽然这并不等于能被原谅。比较“聪明”的问答应该是:“我还没有接到这一通知。”第三,体力,这同样是危机新闻发言人的一大本钱。身体虚弱,不能充当新闻发言人。危机出现,媒体不会满足新闻发布会上的信息,他们还会给新闻发言人打电话,不管白天黑夜,完全没有休息的概念。新闻发言人只能跟着记者的作息走,体力跟不上,几天就会被拖垮。有专家认为应设立备用发言人,以便替代;也有专家建议可以两个新闻发言人交替工作。这些建议对保存新闻发言人体力,都会有积极作用,但对企业面对媒体来说,可能就不会有什么积极作用了:换了新面孔,是否能“诈”出新消息?两个面孔,他们的口径是否有不同?因此,最好是一个新闻发言人从前到后伴随危机处理全过程,和记者熟悉了,对形成正向媒体报道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新闻发言人来说,这一条尤其重要。第四,感知组织全部工作和价值的能力。企业发言人不是播音员,不是照本宣科的宣讲员,他要深刻感知企业的各项工作及其相互关系,感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契约关系,在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展现组织的社会价值,在危机处理中为企业恢复影响力提供信息支点。2.培训专业化的发言人机制要求企业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企业内部信息可以采用内部培训的形式,依照信息的不同层次规划不同领域的发言人,给予其适度的训练或演练。并且,要不定期地召开公关会议,与公关公司或公司内部公关人员检视公关目标、媒体策略。其他技能的培训,可以外包给资质较好的专业培训机构,或具有媒体资源实力的高校。3.整合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三点要求:其一,企业通过规章制度确保发言人发布信息必须得到公司授权;其二,企业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确保发言人发布信息在内容上的明确性,以及与企业各种行动步骤的统一性;遭遇危机时,要主动、迅速向公众讲明事实的全部真相及相关信息,确保客观性和时效性;其三,整合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客户、协作者、投资者、竞争者等各个沟通环节,实现企业的顺畅沟通。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总之,企业发言人不是一个人或群体,而是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在依托企业其他制度顺畅运

  行的同时,反过来又能推动其他关联制度的尽快成熟,从而使整个企业体制更为有序。

  四企业发言人在危机公关中的沟通策略

  一般而言,危机事件隐含着公众和利益关联人的悲伤、控诉和呐喊。而新闻行业的职业特点造成了其对危机事件的特殊“青睐”。因此新闻界和代表企业的新闻发言人会把争夺阐述危机状况的话语权当做争夺的焦点,二者之间存在着危机报道话语权方面的博弈。所谓话语权,就是对话语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资源占有,它决定了谁在说、说什么和怎么说。话语权是一种垄断,一种占有,一种霸权。谁拥有话语权,谁就能控制舆论,获得社会同情和支持的环境。具体来说,新闻界与企业发言人之间在危机报道中话语权方面的博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谁在说”,即主动性方面的博弈

  在正常状态下,由于没有新的刺激,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和消费是稳定的。但当危机爆发后,危机事件强烈的破坏性和威胁性,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切身利益,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对事件的好奇促使公众比平时更多地搜寻和消费信息。谁来解读和阐释危机?企业发言人力争保证自己信息发布权威者的地位,以主动性来引导和控制舆论。而新闻媒体热衷于在一切领域发出声音和施加影响,以主动承担环境守望者和社会雷达的责任。此时,话语权之争实质上是谁能够以自己的价值、观点、态度来影响受众,使受众在认知本源和行为方式上与自己达成一种妥协。

  牢记“表态也是一种行动”这一准则可以帮助企业发言人更好地掌握控制危机传播的主动权。企业发言人的表态将对公众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以下就是表态与行动及其带给公众印象的关系:

  发言人早表态=早参与=关心

  发言人晚表态=晚参与=冷漠

  发言人不表态=不参与=不关心

  虽然第一时间表态是如此的重要,但企业发言人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危机爆发后局面混乱、事态复杂,一时很难搞清楚事件的确切状况和前因后果。如何做到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的信息?发言人应该向媒体承认在危机期间信息是可能发生变化的,让公众知道危机具有不确定性,这并不会降低发言人的权威性,“实事求是”是博得公众信赖的基础。发言人的任务是第一时间让媒体和公众获得“截至目前”的信息,以及将不断更新信息的承诺。此外,告诉媒体“我们的行动”比纠缠于千头万绪的事件责任要明智得多。

  危机发生后,应立即由训练有素的发言人面对公众发布新闻,让媒体和公众了解企业对当前局势的态度和立场,知道企业正在启动应对措施。不少发言人苦恼于如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即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应该说些什么。比如产品事故发生后,死亡人数、事故原因都会成为媒体的关注点,而这些问题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答案的。但是,这些困难并不能成为企业取消新闻发布的借口。其实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方最关注的是当事方对突发事件的态度是否积极。用表态去填补危机中的“信息真空”,再简短的表态也比传言强。

  案例:

  央视在2008年的“3·15”晚会上曝光分众无线是国内最大的垃圾短信制造者。由此国内大众对分众无线的谴责声此起彼伏。3月17日,分众股价大幅下跌26.59%。3月18日,分众总裁江南春分别向媒体和投资者发布了声明。江南春表示,分众个别业务部门及其收购的一些下属公司在去年承接了大量的商业广告,投放给了未经定制或许可的用户,分众表示歉意。同一天,江南春表示将在未来一周内,亲自督促“深查分众无线各下属公司及其员工是否拥有其他非正常途径取得的用户信息”。

  虽然在第一时间内没有具体的行动,但江南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积极认错,并允诺马上亲手督办,这都能为他的分众挽回一部分形象。

  (二)“说什么”,即真实性方面的博弈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企业主动公开信息的制度,因此发言人在信息披露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等方面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面前,新闻界也不是只能“俯首称臣”,因为企业发言人不是新闻界唯一的信息来源。媒体记者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用亲身的经历、翔实的材料和深度的报道来吸引受众,同时对企业发言人发布的信息质疑和进行监督。对于新闻媒体的不实报道,企业发言人有权要求其做更正声明,澄清事实。此时的话语权博弈表现为谁能发掘事实真相,谁能接近事物本质。

  要使媒体记者相信自己所说的一切信息,企业发言人要注意把握“真诚”这张入场券。因为不论是企业的新闻发布,还是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诚都是打动人心的钥匙。谎言,是发言人给自己埋下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把企业炸得粉身碎骨。

  怎样才能做到真诚?对于发言人有几个基本的注意事项,总结为“三不要”和“三要”。

  发言人要做“三不要”:

  不要说谎:如今媒体无处不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除了记者,职业“报料人”、内部的“线人”、主动告密者,都成为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事态越是危急

  越不可以说谎,混乱和失控的情况下,谎言更容易被揭穿。

  不要居高临下:也许记者要比发言人年轻,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记者的阅历或专业知识不如自己而瞧不起人家。外交家吴建民在他的《交流学十四讲》中说:“如果瞧不起人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流露出来,就会伤害对方,或使对方感到不快。这必定同你通过交流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南辕北辙的。”

  不要说套话:套话是真诚的敌人,会给人留下敷衍甚至虚情假意的印象。陈词滥调将掩埋发言人要传递的真正信息,给危机的处理增添障碍。新闻发布之前的精心准备和新闻发布现场的直指主题是避免套话的方法。

  与三不要相对应的,发言人应做到以下“三要”:

  要守信用:答应记者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就拿回电话来说,有的发言人在突发事件中为了躲避记者的追问顺口说“等我电话吧”,之后迟迟不回电话。记者十分憎恨这种行为,他的不满情绪很可能在其报道中表现出来,对发言人非常不利。诚信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有说话算话,才能博得对方的信任。

  要有礼貌:不论长幼尊卑,都应该以礼相待。尊重对方的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对于经常来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发言人可以记住他的名字,拉近彼此的距离。发言人要避免与媒体记者发生冲突。媒体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主流价值,即使记者用各种刁钻问题故意为难发言人,也会得到“言论自由”、“满足公众知情权”等诸多制度性庇护。大度和宽容是对付无礼者最有力的武器。

  要有人情味:真诚是发自内心的,人情味是真诚的一种表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每个人都有感性的一面,而这一面更容易在公众当中引起共鸣。不要让硬邦邦的发布台遮挡住发言人的人情味,适时地袒露同公众一样的担忧、同情、爱怜等情感会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案例:

  2007年6月19日在甘肃金塔县发生了全国首例手机电池爆炸致死事件,作为问题手机的制造商——摩托罗拉作出了比较积极的反应,对事件进行了说明,但其发言人在没有权威数据、充足证据证明的前提下,一再强调摩托罗拉手机电池的安全性;当权威调查结果显示电池的合格率仅为60%时,摩托罗拉发言人又宣称爆炸元凶非摩托罗拉原装电池,同样是没有权威证据。这明显给人一种推卸责任的感觉,所以其沟通算不上真诚,而只能说是强硬。这样一来,使得原本主要因用户在高温条件下的长时间错误用机导致的爆炸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摩托罗拉陷入更大的被动之中。

  (三)“怎样说”,即舆论导向方面的博弈对危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话语方式。新闻发言人从企业角度解读危机,危机被边缘化。新闻媒体则要按照新闻规律来解读危机事件,真相越清晰,原因越深刻,情况越透明,受众越喜爱。此时话语权博弈表现为舆论导向之争。为了正确引导舆论,使其有利于挽救企业形象或信誉,企业发言人在“怎样说”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1.让大家“看”到你的措施危机期间,表态可以减少恐慌、树立你的权威,真诚能够拉近与公众的距离;第一时间真诚的表态已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实实在在”的措施是成功的另一半。有的当事者在危机中做了很多的事情,为了“灭火”“浇”上去大量钱财人力,可是媒体、公众并不买账。这里所指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应该是能够让大家“看”到的行动信息,而不是守株待兔等着媒体去发现那些枯涩难懂的专业措施。俗话说眼见为实,在危机传播中需格外注重信息的传播效果,把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以简洁、通俗的形式告诉公众。怎样才能够做到行动信息的有效传播?其中有几个技巧,包括:用有力的数字说话,讲一个感人的故事,为记者提供照片或录像,告诉公众几条容易实现的措施并号召人们共同行动。2.公众的感情比事实更重要危机从企业产生,但最终是由受众来决定。中国常说“情理法”,从三个字的排序上也反映出国人普遍对认错态度的关注胜于改错本身,可以说受众的感情决定着危机的程度,企业对待危机时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危机的后果。因此,危机发生后,不论谁是谁非,企业一定不要企图推卸责任,如果真的不是自己的过错也不要大意,因为仅仅是公司的态度不适当就可以激起公众的愤怒而酿成危机。在危机事件最初的时候,企业往往掌握的信息有限,这时候发言人不妨技巧性地承担部分无关紧要的责任,以表明解决问题的诚意,用这种方式争取媒体报道重心大的转移,毕竟媒体报道某企业道歉比继续猜测宣扬危机的报道要好得多,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事态扩大升级。发言人若能将心比心,体现出对公众的人性化关怀,使自己被公众接纳,也许公众爱屋及乌,把对发言人的谅解移情到企业身上。案例:2007年6月5日,洛阳王先生驾驶德国原装进口奔驰S350在连霍高速公路385公里处与一辆“东风”货车追尾相撞,该车前部及顶部严重损坏,但该车配置的8个气囊均没有弹出,

  乘坐该车的车主和女儿受伤。其后车主就安全气囊问题多次与奔驰郑州经销商及奔驰公司中国总部交涉未果。12月16日,王先生将自己面目全非的奔驰轿车拖到郑州市区以北的黄河岸边,面对母亲河誓言“今生只用国货”,一时间威震全球的奔驰被推到了“火山口”。

  然而就这起事件奔驰公司发言人的回应却是“车没撞到位,没达到安全气囊开启的条件”。在中国市场,奔驰公司一再否认旗下汽车的安全问题而拒绝赔偿,其在中国市场凭借强势与霸气,忽视对消费者的人性化关怀的做法,是不被人称道的。

  3.一种声音说话

  在对危机的处理过程中,为了能够统一口径,避免谣言、流言的盛行,最好的办法就是指定新闻发言人作为企业唯一的“声音出口”。危机中信息的高度匮乏迫使媒体饥不择食,甚至通过一些旁门左道获取不准确的信息并且将其放大报道。这要归咎于发言人没有提供给媒体足够的信息,主动发布才能够把媒体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毕竟媒体最需要的还是权威机构的信息。统一口径让媒体看到一个清晰的事实,使谣言不攻自破。

  企业还应注意的是,不要忽视向内部员工及相关人员及时通报事件进展,如此才能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毕竟,媒体通常除了报道发言人所说,也会就事件采访企业的员工或附近居民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在谈到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时说,在接待记者方案中,必须明确没有新闻发布任务的个人和未经授权部门不得对外就处置工作接受记者采访,以避免说法不一,造成提供的信息混乱。同时还应该明确,负责新闻发布的工作部门应该及时把新闻发布内容向负责处置突发事件的其他部门通报,形成统一口径。

  案例: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是厦门通士达有限公司与美国GE公司合资的国有控股公司,是中国照明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08年3月25日,美国俄亥俄州非营利政策研究机构PolicyMattersOhio(简称PMO)发布《好灯泡,坏工作:荧光灯背后的工人和工作环境》的调查报告称,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以种种形式压榨工人血汗,如员工每月工作250小时以上、员工经常饿肚子等。报告发表后,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事发后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紧急邀请多家媒体,并开放一线车间供记者核查。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烟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PMO报告众多不实的报道和断章取义的理解着实令我方震惊,10年来我们在GE环境、健康、安全部门里一直保持着相当良好的审核记录。GE要求十分严格,每年都要来对公司进行环境、健康、安全审查,并提

  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公司通常在第一时间予以改进。”

  通士达公司工会主席肖明说:“我们每年底都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就企业的工作环境、工时、食堂等情况征求员工意见,而后进行整改。”

  在灯管封接班组,24岁的陕西姑娘申杨静说:“我是两年前通过考试被招进行来的,这里每天工作从7时30分至18时30分,中间用餐1小时,上、下午各有1次15分钟休息时间,一般我们都是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一天实际工作9个半小时,每周工作6天。我一天能检测5000多个灯管,工资收入1500元至1600元。春节、清明节公司都放假,我因为家远,没有回去。”[1]

  可见,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在形成统一口径方面下足了功夫,无疑对挽回公司的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建立梯度信息发布机制

  建立梯度信息发布机制涉及企业发言人如何把握好危机信息发布的“度”的原则。当信息掌握比较充足时,是一次性全部对外公布还是“挤牙膏式”地一点一点告诉公众?当信息掌握不充足时(如危机事件是比较新型的,暂时无法认识了解),是干脆无可奉告还是发布一些不真实的信息?“和盘托出”、“挤牙膏式”、“无可奉告”等等这些“说”的方式在危机传播中都是有弊病的,不可取的。

  危机信息的发布不同于常态下的信息发布,它更强调对公众心理的认知。面对危机,尤其是面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危机,公众会出现焦虑、猜疑、恐慌甚至是恐惧。而解决公众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迅速发布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减少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公众的紧张、焦虑与恐惧情绪。然而由于公众的这种心理不可能在产生后通过一次性告知就能迅速化解,因此危机信息发布就不可能采用“一次性告知”方式;相反“无可奉告”更不可取,它只会加剧公众恐慌心理,恶化危机;而“挤牙膏式”的告知方式则不能充分表明企业的诚意,有遮掩、躲避之嫌。梯度信息发布机制就是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一种较为合理的传播方式。它是指依照危机状态下的公众心理需求,依照信息发布的“度”的原则,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发布。它不同于“挤牙膏”,没有信息数量的限制,注重根据信息发布会对公众心理影响的程度来进行信息公布。

  案例:

  2008年7月24日,一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布《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网络文章,称自己曾潜入康师傅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号大街27号的生产基地,考察后发现

  该基地附近根本没有所谓“优质水源”,唯一的自然水源就是污染严重的钱塘江,于是该网友判断“康师傅要么用自来水加工,要么用脏兮兮的钱塘江水,绝对没有它所说的‘优质水源’”。帖子发表后引起多方关注,众多网友纷纷指责康师傅涉嫌虚假宣传。8月6日,康师傅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承认,康师傅杭州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矿物质水,的确是用城市自来水经水滤系统过滤。8月8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发表声明:公司使用水源,无论是使用自来水、地下水或其他天然水,都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但康师傅始终未就此次事件核心问题——涉嫌虚假宣传作出任何解释,更没有向消费者表达歉意。不少消费者及法律界人士指责康师傅涉嫌虚假宣传,并呼吁工商部门介入调查。9月2日,在此危机事件持续一个月后,康师傅高层管理人员首次集体出席新闻发布会,向消费者公开致歉。显然这种“挤牙膏式”的信息发布违背了梯度原则,也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某网站关于“你接受康师傅的道歉么?”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觉得康师傅的道歉有些迟,显得没有诚意,不愿接受;而新浪网的“康师傅遭遇水源门”调查中,也有超过80%受访者表示不再信任康师傅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发言人与新闻媒体之间虽有话语权方面的博弈行为,但并不是说它们之间就是“矛”与“盾”的关系。企业发言人通过引导媒体议程,进而影响到公众议程,隐蔽地控制舆论,从而达到企业危机管理目标的实现。新闻发言人是企业指定的代言人,新闻媒体也是企业的对外宣传的有力工具。新闻界与企业发言人之间不应是敌对的关系,而应是相互信任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当企业发言人失语、失真,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紧张。五结束语2008年,危机凶猛,水深难行。新经济的天空下,愈来愈庞大的企业系统正被构造,越来越多的财富梦想需要搭载。然而,同企业规模一并放大的,还有如洪水般汹涌肆虐的风险和危机。通士达、联想、戴尔、娃哈哈、可口可乐……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频频陷于舆论旋涡之中。企业在奔跑,却沉重不堪。触线的一瞬,才发现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创造财富的能力,竟是同等重要。企业在危机中启动新闻发言人机制是“堵不如疏”传统智慧的现实应用。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当然,企业发言人不一定能拯救整个企业的危机,但至少可以为化解危机争取更多的时间与信任。

  -全文完-

  

  

篇八: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涉足舆情产业的高校教育和科研院所也不断增加见表1如我国主要舆情实验室包括复旦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新传媒网络舆情实验室南京大学谷尼舆情分析研究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情安全研究中心等

  中国网络舆情监测产业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

  一概述

  随着网络舆情的影响日盛,舆情监测也逐渐成为热点,网络舆情监测已初具产业形态。2011年,舆情监测行业取得了新发展。据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检索,江苏、甘肃、福建、广西、宁夏、天津、四川、浙江、河北等地的各级政府部门,都购买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此外,央企也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客源。本文试图对网络舆情产业的产业特征、发展阶段、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究。

  网络舆情监测是搜索引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通过对某一主题相关数据的实时抓取、剔除和分析,对舆情进行动态式观察。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是指通过对网络各类信息进行汇集、分类、整合、筛选等技术处理,再形成对网络热点、动态、网民意见等实时统计报表的软件工具。由初期简单的关键字检索和采集到后期实时全网监控舆情信息,并辅以人工智能分析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网络舆情监测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实用性,因此行业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从事全国性舆情监测的机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由传统市场调查公司发展的新业务,特点是技术实力较强,但数据分析和解读不够专业。第二类是主流媒体延伸的新业务。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的机构——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即属于此类,它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专业的研究机构之一。第三类是高校研究机构创办的舆情研究所。如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等。第四类则是由政府部门内部成立的专业部门。

  二产业特征概括

  网络舆情监测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一种,具有如下产业特征。

  一是知识、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从产业构成看,其是由新型的知识、技术、智力型企业组成。从劳动特征看,舆情监测产业的劳动力结构以软件人员、搜索引擎专家等高技术人才为主体,且多为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联合与协作。从核心技术来看,基于统计规则的模式识别和内容挖掘,以及搜索引擎基础上的主题监测技术都是高新技术。从其产出看,舆情数据库及决策库等信息含量都高于其他一般行业。舆情监测产业的这些“三密集”特征是其基本属性。

  二是高风险,不确定性强。首先,舆情监测产品的科学性具有较大风险性,原因在于网络舆

  论本身的内生复杂性。网络舆论本身存在蝴蝶效应,微内容短期内就会演变为“舆论风暴”。网络舆论构成复杂,瞬息万变。真实、科学、客观的网络舆情监测需要多学科支撑。其次,舆情监测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舆情监测”、“舆情监控”之间没有明确的分水岭,这就增加了产品营销的道德风险,同时也使其行业合法性不断受到拷问。而政策环境的变化也会使得消费者需求产生波动,增加其营销风险。

  三是渗透性较高。舆情监测产业的高渗透性首先体现在网络媒体内部。舆情监测产业的高渗透性体现在社会管理、企业治理等宏观层面。许多省、市、县级政府都设立了舆情部门,建立了相关数据库;120家大型央企实行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舆情监测产业还向股市等商业领域渗透。已有机构开始介入开发专门股市舆情监测软件。通过系统监测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分析这些信息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将这些信息按照知识模型体系进行分析与组织,以便为投资者及相关机构提供及时、全面、可资分析利用的信息。

  三产业发展基础分析

  网络舆情监测产业的逐渐成形,离不开环境、资源和市场的成熟。

  产业发展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环境。网络热点事件频发,虚拟社会治理渐成社会重要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高发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成为公民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渠道,网络引发的热点事件频发。如何客观认识网络舆情,急需具有第三方机构身份的权威性意见。人民网《舆情分析师手册》曾提到,“‘第三方’这个身份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接触官员、专家、媒体人士和网络意见领袖、论坛版主等各个群体,这对于了解各方观点进而作出客观平衡的结论很必要”。二是政策环境。网络舆论增强了弱势群体的力量,提高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逐渐开始适应网络环境,并利用它提高管理效率。这首先表现在国家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持续巨额投资不断增长的数字上。我国投入了数以十亿计的巨额经费致力于网络建设。其次,互联网公共参与功能被高度重视。目前相当数量的各级党政官员开始正视互联网的舆论表达和公共参与功能,并开始给予正面评价甚至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网络舆情监测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有三:一是网民数量的规模化。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当网民达到一定数量时,其在意见市场的影响就会指数倍增加。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即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网民。这种数量规模也直接导致了网络舆情的不断涌现。二是互联网技术对社会规则的生产功能。缔元信数据公司总裁秦雯指出,以社会化网络系统(SNS)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开始推动互联网应用产生革命性变化。其主要特征,就是使互联网从文本为核心的架构转型到以人为核心的架构。[1]技

  术的发展降低了人们发布信息的门槛,表达意见的手段更加多元化,并改变了现行规则。技术与规则的融合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提高了传播效果。三是技术与功能的融合对人的地位产生了影响。信息的发展降低了人们发布信息的门槛,表达意见的手段更加多元化,并改变了现行规则。网络舆论也由简单地交换彼此对某一事件看法的信息功能,转向更为复杂的导向、沟通和监督功能。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政府传统的线性管理思路与方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技术与规则的融合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提高了传播效果。

  此外,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为舆情监测行业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搜索引擎是利用机器自动化地收集网络信息并有序化的一种技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迅速增加,搜索引擎技术从1995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为舆情监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四网络舆情监测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舆情监测产业从2005年产生至今,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

  (一)2005~2007年:起步阶段

  在此阶段,舆情监测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方正公司舆情产品负责人李崇纲认为,正是政府的采购需求激活了这一市场。2005年,方正研发的第一代“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正式上市。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后,不断涌现的网络舆论热点,在改变中国社会舆论格局的同时,也催生了舆情分析师这一崭新的职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之后,商业舆情监测时代逐渐开启。

  (二)2008年至今:发展壮大阶段

  中国网络舆情监测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粗放到产业化的过程。国内网络舆情监测与研究机构在2008年开始大量出现,舆情分析师也开始大规模走进公众的视野。2011年,对舆情服务机构来说,是客户日趋成熟化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公开招标,增加对舆情工作的投入。舆情监测、舆情分析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也不断提升。截至2012年3月16日,在Google中输入关键词“专业舆情监测”,相关网页高达280万条。含有“舆情分析师招聘”网页52万条,由此可见,我国舆情分析市场已经逐渐成形。

  在此阶段,对该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判断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行业合法性逐渐确立,大量舆情软件公司和市场咨询公司高速成长。不仅形成了舆情平台、咨询建议等完整的产物链,舆情研究也为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科研支撑。涉足舆情产业的高校教育和科研院所也不断增加(见表1),如我国主要舆情实验室包括复旦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新传媒网络舆情实验室、南京大学谷尼舆情分析研究实验室、上

  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情安全研究中心等。与舆情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推向深入,如清华大学-优讯舆情实验室、南京大学谷尼舆情分析研究实验室及人大方正舆情监测研究基地等,逐渐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表1国内较为著名的舆情研究机构二是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舆情监测的对象从最初的BBS、门户网站、博客、帖吧、聊天室、搜索引擎,到新近流行的微博,均可实现监测,可监测形态不断多样化。监测内容从文本监测发展到图像、视频监测,监测手段更加人工智能化。三是分工细化趋势明显。除政府客户外,舆情监测机构亦针对企业客户提供行业细分产品,如房地产行业、食品行业网络舆情报告,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五舆情监测产业存在的问题整体而言,舆情监测行业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缺乏行业通行标准,也没有相关行业协会。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发展仍具脆弱性。产品单一,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有效的产业内融合机制,产业链的延伸度较低。缺乏有效监管网络舆情监测规章制度,主要还是通过行业自律来进行规范的。首先,存在定位偏差。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要求在舆情爆发前期就准确预测舆论走向。而现阶段的舆情监测行业的主要业务都是发挥“灭火”功能,担当的是消防员功能,而非巡视员

  的角色。其次,市场不规范,重复购买现象严重。随着对舆情认知的科学化和管理的规范化,这种重复购买现象将急剧减少,意味着相关市场的萎缩。最后,第三方机构角色混杂,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大量商业网站、广告、营销与公关公司等,也纷纷涉足舆情业务。这使得舆情监测主体鱼龙混杂,市场亟待规范。同时,敏感信息掌握在商业公司手中,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产生了大型软件公司的市场权力对于政治权力的消解和把持的隐患。六对策及建议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应进一步巩固行业的合法性,延伸产业链。首先,舆情监测公司应改变以往技术至上主义,加强舆情研究。对公共舆情高度关注是西方政治学、行政学的一个传统,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给网络舆情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舆情监测公司应融合自然科学和传播学等社会科学研究手段,提供更加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其次,从危机监测向日常咨询转化。危机监测及危机应对削弱了行业合法性,使该行业一度处于灰色地带。只有树立正确的信息服务理念,从“灭火队员”向信息咨询师的定位转换,才能使行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再次,规范采购渠道,注意市场异动。目前,该行业存在进入门槛低、采购市场混乱等弱点。一旦市场被规范,采取政府采购并实现信息共享,就会降低市场需求。因此,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拓展服务等方面下工夫。最后,加强自律,规范自身行为。“网络水军”往往扰乱意见市场,制造舆情假象。而一些舆情公司也涉足网络公关。建议在行业进一步发展成熟后,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准则,提高行业规范性。舆情监测产业不仅是监测软件单一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更事关国家稳定和社会公正。因此,行业发展应该放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来看。首先,政府应转变观念,把对舆情监测的认识提升到虚拟社会管理这样的高度上来。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实现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普及新闻发言人制度,提升网络问政水平,将舆情监测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其次,从根本来看,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舆情监测产业,并防范资本和商业利益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最后,应扶持资质好、规范的专业舆情机构,建立中国网络舆情监测品牌。

  -全文完-

  

  

篇九: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编号:TQC/K666

  Inthecollectivemanagement,inordertogivefullplaytotheenthusiasmandinitiative,formacollectiveforceandestablishasystemthatconformstothemarketrules,managementprinciples,andfullyembodiesthemodernmoralconceptsandbehaviornorms.

  【适用指导方向/规范行为/增强沟通/促进发展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新闻发言人试行制度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规章制度资料适合用于集体管理中,为使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形成一种集体合力而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符合现代管理原理,并能充分体现现代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来源自物业经理人

  学院(校)新闻发言人试行制度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我校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强化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应当向校内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提供的新闻信息发布。

  第三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学校借助新闻发布平台与校内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沟通,按照新闻发布要求和程序提供新闻信息,在师生及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获取师生及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成为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的重要方式。

  第四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体就是通过定期发布一些经过审定的新闻信息来引导师生及公众关注哪些事情,忽略哪些事情,从而达到协调学校与师生及公众沟通之间矛盾的目的。

  第五条做好新时期高校新闻发布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加强舆论引导与监督的重要内容,对于准确宣传学校改革发展,营造“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第六条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新闻发布工作,强化新闻宣传意识,把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工作组织机构,有工作计划,有经费投入,有制度保障,有检查落实。

  第七条学校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网络,一般情况下学校分管宣传工作的党政领导为学校新闻发言人,党委宣传部是落实新闻发布工作的职能部门,宣传部部长担任新闻助理,协助新闻发言人做好新闻发布工作。

  第八条新闻发言人负责组织实施学校的重要新闻信息的发布工作。其职责包括制订新闻发布计划,统筹安排重大新闻发布活动,向媒体发布重要新闻;接受记者采访或安排记者采访;了解掌握新闻媒体对新闻发布活动的报道情况,并对新闻发布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分析和反馈。

  第九条学校新闻发布工作在院党委领导下,由新闻发言人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单位认真实施。新闻发言人要按照法律法规授权及委托的发布权限,发布学校重大决策信息、教育教学改革信息、重要管理服务信息、依法治校信息等,推介学校校重大活动,回应师生及公众的误解和传闻,通过及时发布准确可靠信息澄清事实,提高新闻发布的效果和权威性。

  第十条新闻发布工作要坚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对学校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言人要参与处理,掌握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工作预案组织实施新闻发布工作,把握新闻发布的主导权。

  第十一条新闻助理和职能部门要协助新闻发言人做好相关工作,进行舆情信息的跟踪、收集、研判和反馈。

  第十二条学校要加强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发布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

  第十三条新闻发言人要精心策划好学校新闻发布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新闻发布活动。要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进展情况,选择新闻发布主题,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记者见面会、背景吹风会、发布新闻通稿等新闻发布活动,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第十四条学校要安排专项经费,保证新闻发布工作的运转需要。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来源自物业经理人

  本处可输入公司或团队名字

  THISTEMPLATEISDESIGNEDBYFOONSHION

  

篇十: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新闻信息发布工作,保证新闻信息的权威性与可信度,营造学校建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根据现实需要和上级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学校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办公室负责人担任。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1.负责学校新闻发布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学校的新闻发布活动。2.负责对学校重大事件,以及教职员工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根据学校党支部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相关新闻信息。3.负责学校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代表学校接受记者采访,或组织邀请并配合记者进行采访。4.负责了解掌握新闻媒体对学校有关工作的报道情况,并对新闻发布效果及时评估、分析和反馈。三、新闻发布的范围1.学校重要政策、重大措施和重点建设项目。2.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果及典型经验。3.学校组织或各级部、处室承办的重大活动。4.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意外事故。5.对新闻媒体有关学校报道的回应和澄清。四、新闻发布的形式

  1.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发布新闻通稿或公开声明。2.组织邀请记者集体采访、单独采访。3.答复记者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4.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新闻信息。五、新闻发布的工作机制1.新闻发布工作由学校党支部统一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2.办公室作为新闻发布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统一协调新闻发布工作。3.学校各级部、处室应支持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各负责人应积极协助新闻发言人做好新闻发布工作。4.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后,责任部门要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汇报,并提出初步的应对意见;办公室要做好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新闻信息的预案,并向学校党支部和教育局党委汇报;新闻发言人负责按要求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新闻信息。5.学校应不断加强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宣传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六、新闻发布的相关要求1.凡属于新闻发言人发布范围内的新闻信息,只能由新闻发言人或新闻发言人指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未经授权,各级部、处室和师生个人不得擅自接受采访或向新闻媒体提供相关信息。2.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须经学校党支部研究,必要时请示教育局党委后做出决定,再由新闻发言人或新闻发言人指定的

  相关部门负责人向社会媒体公布事件经过及学校采取的措施,以形成有利于事件解决的社会舆论环境。

  

  

篇十一: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树立学校公开透明、依法治校、积极向上的公众形象,规范学校重大新闻、重要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保证重大新闻、重要信息的权威性与可信度,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能力,营造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促进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和良好互动,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促进我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第二章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和职责第二条学校设立新闻发言人,配备新闻助理。新闻发言人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学校领导担任。新闻助理由办公室主任担任。第三条新闻发言人的职责:负责组织实施本校的重要新闻信息的发布工作。(一)制订新闻发布计划,统筹安排重大新闻发布活动,向媒体发布重要新闻。(二)接受记者采访或安排记者采访。(三)了解掌握新闻媒体对新闻发布活动的报道情况,并对新闻发布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分析和反馈。第三章新闻发布工作的机制第四条领导体制。新闻发布工作实行学校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各部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五条协调机制。办公室作为新闻发布工作的职能部门,统

  1

  一协调新闻发布工作,负责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协助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

  第六条危机处理参与机制。当发生重大的、需对外发布的突发性事件时,各部门要及时报告,办公室应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以利于及时准确掌握情况,做好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新闻信息的预案和发布的准备工作。

  第七条学校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新闻发言人的工作,为新闻发言人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掌握重大事件和重要数据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四章新闻发布的方式和内容第八条新闻发布的方式:(一)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记者见面会、背景吹风会、发布新闻通稿等。(二)组织记者集体采访、单独采访。(三)向新闻界发表声明、谈话、署名文章。(四)答复记者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五)通过校内公告栏、校园网等校内媒体发布新闻信息。第九条新闻发布的内容:(一)学校重要工作部署及重大决策。(二)学校发展重大阶段性成果及典型经验。(三)学校重大改革措施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四)师生员工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五)学校举办的大型社会活动。(六)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

  2

  (七)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和澄清。(八)其他应向社会公众发布的信息。第五章新闻发布的组织与实施第十条办公室根据相关部门报送的新闻信息,拟定新闻发布方案(发布事项、宣传口径、发布时间等),报校党政联席会议审定。第十一条根据新闻发布方案,办公室草拟有关材料和背景资料、邀请记者、准备新闻通稿报校党政联席会议批准。第十二条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根据批准的材料对外发布有关情况,并根据对外宣传口径现场答复记者提问。第十三条建立定期的记者招待会制度,由新闻发言人、新闻助理或新闻发言人指定的相关负责人向社会媒体通报学校的重大事件、重要情况或接受采访等。第十四条如遇突发事件,经学校同意,办公室应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社会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由新闻发言人或新闻发言人指定的相关负责人向社会媒体公布突发事件的过程和学校采取的措施,以形成有利于事件解决的社会舆论环境。第六章新闻发布纪律及责任第十五条新闻发布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的相关保密法规及制度,不得违反新闻宣传纪律。第十六条对研究确定的新闻发布内容,有关部门应在新闻发布会前2天将发布稿送新闻发言人。第十七条涉及重大敏感问题的新闻发布,学校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3

  第十八条学校各部门和个人未经审核批准,不得擅自发布有关学校层面的新闻信息。对由此导致学校工作被动、声誉受到不良影响者,学校将严肃追究其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规定由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条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4

  

  

篇十二: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试论高校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建设

  作者:周洁来源:《学园》2014年第04期

  【摘要】高校是思想、文化、科技资源和各类人才的聚集地,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高校与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树立高校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学校声誉的重要手段。高校要重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与健全、制定新闻发布工作的科学流程,努力把握好新闻舆论的主动权。【关键词】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34-012010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健全高校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高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权威性”。在如此背景下,高校逐步开始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主动地开展新闻信息发布工作。期望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及时准确宣传教育政策,客观理性分析教育热难点问题,积极有效疏导公众情绪,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引导权。而实际上,据了解,多所高校在重大事件面前很少有新闻发言人出面发布新闻。“新闻发言人经常不发言”的现象目前还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对新闻发言人的作用认识不够,更没有注重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这是所有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面临的问题。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第一,高校建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能主动应对突发事件,并及时向媒体公布真实信息。现在是媒体聚光灯时代,如何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引导舆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组,成立新闻中心,负责学校新闻发布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做到新闻信息发布有计划、有步骤、有费用、有制度、有检查、有落实,高校要根据有关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实际建立新闻发布、新闻稿件审核等工作制度。建立重大主题策划、创新活动报道、突发事件发布、舆情搜集反馈、谣言澄清等工作机制,逐步实现新闻发布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精细化。第二,高校要制定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工作的年计划,为新闻发言人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要有财务预算,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要安排新闻发言人经常性参加本校党委会和校务会,参加其他与当时舆论中心问题有关的会议,并参与相关筹备、建设工作,以便全面了解和掌握事态进展,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服度。同时,面对公众关注,高校新闻发言人应主动、积极地面对关注,沟通信息,避免自己在舆论上陷于被动。关于这点,还需要高校对新闻发言人制定有针对性的新闻培训和业务教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队伍高校设立的新闻发言人要具备三点基本要求:(1)有一定的政治素养;(2)对单位情况比较熟悉;(3)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新闻发言人而言,一旦接受了这个任务,就要敢于、善于、乐于发言。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应做到冷静、及时地发布准确信息;发现问题,必须勇于担当、及时坦诚,不管是否有委屈,都必须学会面对公众,面对关注。假若发生负面新闻,媒体记者直接找到学校,该如何面对?绝不能说无可奉告。只有和媒体进行坦诚沟通才是最重要,绝不能回避问题、掩盖事实,要积极进行调查、迅速作出回应。三强化策划和管理,提升新闻发布工作水平新闻发布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要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并主动引导舆论,认真策划和选择新闻宣传的主题、内容、时间和方式。同时也要通过密切关注、搜集、分析外界媒体对学校的相关新闻报道,及时发现舆情导向,积极研究应对政策,以提高新闻信息发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应注重新闻的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新闻发布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加强典型宣传,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建立重要信息核实及反馈机制。新闻发布的内容涉及学校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政策法规和涉及与师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制度与措施,以及各类突发事件、人员事故及灾害的对外发布口径,都要经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商讨审定。一旦涉及敏感数据的发布,需经学校统计部门审核。新闻发布的信息不可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党政方针,不可以捏造虚假信息,不可以泄露国家机密。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正处于十分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社会对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空前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呈现的各类问题日益关注,尤其是对高校改革发展新思路、新动向、新政策的信息需求空前增强。高校要深化政务校务公开,同时,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的传播网络日益扩大和便捷,使得各类新闻信息舆情更加多元化,思想、认识的统一任务更加繁重。高校要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掌握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知识、新本领,加强研究与分析新兴媒体的特点和舆论引导的规律,牢牢把握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健全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联系和维护高校与社会公众、学校师生沟通的渠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大学,深化校务公开,体现学校决策民主的勇气,凸显学校改革的力度;是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职员工建设和谐、互动氛围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的高校管理中,这项制度也将大有可为。参考文献[1]望隽、沈文.湖北十所高校首设新闻发言人对媒体采访零拒绝[N].楚天都市报,2010.12.22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姚金菊.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构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2)〔责任编辑:高照〕

  

  

篇十三: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_规章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一)

  1、建立健全的日常工作机制。主要是要成立固定的新闻发言工作小组,对有关新闻发布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比如要确定由谁担任新闻发言人、谁接听记者日常来电、谁组织策划新闻发布会、谁起草新闻发布稿和准备应答口径等等。

  从事新闻发布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为他们直接与记者打交道,任何一点失误可能将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由传播部门担任新闻发布的工作,但是,由谁来担任新闻发言人一职,各企业的做法却是五花八门。有的企业由老总亲自担任,有的由公关部长或传播部长担任,有的由媒介经理担任,有的则由长相姣好的女职员担任,还有的请公关公司的人越俎代庖。

  新闻发言人一职最好由企业内部熟悉公关传播工作的高层领导兼任,退而其次,也只能由负责公关传播的部长级干部担任,

  绝不能交给企业其他人员或外部人士。因为担任新闻发言人的人员,如果本身在企业的职位不高,就接触不到企业经营的实质层面,对记者提出的诸如企业发展战略、营销策略等问题,不会有准确而且较深刻的认识,自然也就做不出有利于企业的回答。

  2、建立规范的媒介记者档案。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企业要在新闻发布活动中把握主动权,就应该事先对出席发布会的各个记者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平时要建立起规范的记者档案。比如要对各主流媒体的记者的生日、籍贯、兴趣、爱好、特长等等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哪些记者侧重行业发展的问题,哪些侧重经营管理模式问题,哪些关注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哪些提问的角度较偏、刁钻等等。企业只有事先建立起详细的记者档案,才能预测与会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

  3、建立舆情跟踪分析机制。主要是平时要指定专人收集报纸、电视、网络上媒体和记者对企业报道的信息,对报道内容加以研判分析,为新闻发布和回答记者提问提供参考。比如记者所报道的内容对企业经营工作有哪些看法?正面的有哪些?负面的有哪些?哪些对企业不利,需要澄清?哪些虽然对企业不利,但不宜炒热?哪些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被忽视掉了?这些都需要

  经常性的跟踪和分析。否则,就难以掌握记者会问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效果更好。

  4、建立新闻发布后的评估机制。在新闻发布会后,跟踪媒体对新闻发布会是如何报道的,反响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通过跟踪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出不足和问题,从而决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新闻发言人制度(二)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以下简称行政机关)新闻发布工作,有效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主动、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上级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青田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一、新闻发言人的构成

  政府新闻发言人分为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县政府工作部门新闻发言人、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新闻发言人。设立新闻发言人的行政机关要明确一名媒介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的内设部门负责人担任新闻助理。

  (一)县政府新闻发言人: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二)县政府工作部门新闻发言人:一般由本行政机关主要领导授权其副职领导担任,本行政机关其他负责人必要时也可根据授权以新闻发言人身份对外发布新闻。

  (三)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新闻发言人:由了解全面情况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人或综合协调部门的主要负

  责人担任。

  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新闻发言人既代表本行政机关,又代表本行政机关行政首长开展工作。

  新闻发言人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本行政机关的有关工作和政策信息,尤其是广泛参加或列席本行政机关重要工作会议,以确保能够充分履行职责。

  新闻发言人应当积极接受记者采访。新闻助理应紧密关注舆情,协助新闻发言人工作,为记者采访提供方便和服务。行政机关行政首长也应积极面对新闻媒体,开展重大信息的新闻发布。

  新闻发言人应加强本行政机关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规范相关工作程序,加强本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和公共关系培训,不断提高公职人员与新闻媒体沟通的水平。

  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助理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统筹并具体承办本行政机关的新闻发布和公共关系事务;

  (二)受理媒体记者采访申请,接待、安排和接受记者采访,并为记者采访提供相关服务;

  (三)搜集了解、研究分析新闻媒体及公众关于本行政机关事权范围所涉及重大事项的报道评论情况,接受并回应社会舆论监督,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新闻发布和公共关系计划

  (四)执行上级行政机关指定的新闻发布和公共关系事务;

  (五)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新闻发布有关的其他工作。

  三、新闻发布的内容

  新闻发布的内容要确保真实准确,要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有关法律、法规关于保密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常规政府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青田县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中要求公开适合新闻发布的内容;

  (二)社会热点:对新闻媒体及公众普遍关注的有关社会热点的事实确认、政府立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及提示公众应注意的事项等信息;

  (三)突发公共事件:辖区内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政府立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及提示公众应注意的事项等;

  (四)重要预警信息:包括即将发生自然灾害、政府将采取的公共管制措施等可能出现的影响公众利益的情况;

  (五)重大活动:以行政机关名义主办承办的社会文化、经贸交流、体育竞赛、会展论坛等大型活动的相关信息;

  (六)对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事项的及时回应;

  (七)其它需要主动及时向外界宣传、发布的情况。

  四、新闻发布的形式

  (一)新闻发布会

  向新闻媒体介绍政府立场、观点、态度和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等政府信息的问答式会议。新闻发布会之前,新闻发言人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研究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及相关资料拟定答问口径。

  (二)其他形式

  需要发布有关新闻但不需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可视情况以召开情况通报会、新闻通气会、组织集体采访、接受媒体专访、发布新闻稿、答复问询、网络互动等方式及时发布。

  

推荐访问: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 高校 制度